原标题:对话|名宿孙晋芳:女排的魂是集体主义,这种精神不会消失12月21日,江苏排球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在江苏省体育局训练中心举行,包括袁伟民等人在内的中国排坛名宿齐聚一堂。人
原标题:对话|名宿孙晋芳:女排的魂是集体主义,这种精神不会消失
12月21日,江苏排球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在江苏省体育局训练中心举行,包括袁伟民等人在内的中国排坛名宿齐聚一堂。
人群中,也有一个中国球迷熟悉的身影,那就是“五连冠”时期的中国女排主力二传手、队长孙晋芳。
今年已经64岁的孙晋芳仍旧留着那头干练的短发,和许多老友的重逢更令她回忆起了不少过往时光,“不管外部发生什么变化,女排的精神我觉得是不会消失的。”
而且巧合的是,在当天,在《中国女排》电影中饰演了孙晋芳一角的女排前国手陈展也有来到会场,这还是她第一次拥有了直接和“偶像”面对面谈话交流的机会。
江苏排球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孙晋芳(右)获突出贡献奖。
“演员”和“原型”面对面
在南京的细雨中,江苏排球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在21日举行,许多江苏排球的名宿都前来捧场。
而这些江苏排坛名人中,不乏许多为中国女排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士,比如曾率领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后来担任过国家体育总局局长的袁伟民,以及当年“五连冠”时期的中国女排队长孙晋芳。
提起江苏和中国女排的发展,孙晋芳感慨万千,“60年来江苏对中国排球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不但贡献了很多的教练员,还输送了很多优秀的运动员,还有很多专家,这是江苏的骄傲,我作为其中的一分子也感到非常的骄傲。”
“今天来了这么多老朋友,见到他们非常高兴,仿佛就像回到了我打球的时候,回想起以前很多过去美好的记忆,一起战斗的情景。”
有意思的是,在这天的会场上,前女排队长孙晋芳和前女排国手陈展碰面,一起交流了很长一段时间,后者曾代表中国女排获得2014年世锦赛亚军。
在即将上映的电影《中国女排》中,陈展饰演的正是孙晋芳一角,此次“演员”和“原型”有缘面对面交流,还是第一次。
“之前也见过,但是没有那么多机会交流,通过这次机会,我也更加了解了我演的这个角色。”陈展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
陈展
陈展饰演“世界最佳二传”、国家队队长孙晋芳。
女排精神传承不会断
陈展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拍摄《中国女排》拍了有40几天,原本是打自由人位置的自己为了演好打二传的孙晋芳,做了很多的努力,“有一些片段有刻意去模仿,要去看录像和每一段的视频剪辑去分析,包括分析当时所打的战术,她们的个人特点,都要去模仿。”
而这段拍摄经历也相当痛苦,甚至她一度因为拍摄工作量巨大而拍吐过,“演的时候跟当运动员也挺像的,因为演电影非常苦,很多时候也是要咬牙坚持。”
在陈展看来,演电影的体验也是一种感受老女排精神的方式,“老女排更多是她们的吃苦精神,因为当时她们的训练条件是比较落后的,但是能够一步一步战胜很多的困难,最后站上最高的领奖台,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
“我觉得这种精神不管在任何时间都是能传承下去的。不管是谁站到那个赛场上去代表中国队,都会拼尽全力。”
这样的想法,和经历了那段历史的“原型”孙晋芳不谋而合。
“女排精神不是代表哪一个个人,而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我们作为亲历者,不仅要维护这种精神,也希望一代代能够传承下去。不管外部发生什么变化,女排的精神我觉得是不会消失的。”
“现在女排拿了十个(世界)冠军,这是一代代人的努力,以及低潮中全国排球界对中国女排的支持所带来的,不是哪一个人的,而是一个集体。女排的魂就是集体主义,如果没有集体没有全国的支持,就没有女排的今天。”
中国女排在今年的女排世界杯夺冠。
新一代带着女排精神拼搏
从孙晋芳到后来的一代代国手,无论是拿到辉煌战绩还是处于低谷,所一直秉承的都是同样的拼搏精神,这是中国女排能够跨越几十年一次次重登巅峰的原因之一。
而在当下,正在身披着国家队战袍的年轻一代球员,也时刻没有忘记继承这样的优良传统。
纪念活动当天,江苏女排的两名国手张常宁和龚翔宇也来到了会场,接受记者采访时,两人也不可避免地谈到了对明年东京奥运会的准备。
“非常期待(东京奥运),也会在备战期间努力去完善自己,珍惜每一堂训练课的机会,希望在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能量。”张常宁表示。
见到众多排坛前辈,张常宁坦言希望自己这一代球员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个是学习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个是发扬传统,带着年轻一代继续去拼搏努力。我觉得女排精神就是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
而队友龚翔宇也是保持着同样想法——带着前辈所留下的精神财富,在追求更多荣誉的路途上不断向前。
“今天看到很多老前辈到场,我觉得江苏排球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感谢前辈这么多年的付出,未来希望自己能够不断进步,努力打出最好的成绩。”
“马上就到2020年,也是东京奥运周期的最后一年,希望在最后一年里冲刺,帮助队伍在奥运取得理想的成绩。积累这一年的训练成果,争取到奥运会上能够展现出来。”
澎湃新闻记者 蒲垚磊 发自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