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在香港苏富比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明代十七世纪的田黄石雕瑞狮纸镇受到众多藏家的广泛关注。在拍卖当天现场竞价非常激烈,最终以4167.92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在十年前,一枚规格仅仅9.5厘米大小的寿山石纸镇究竟为何会拍出如此天价呢?今天,小编就带您去了解中华瑰宝寿山石背后的故事。
福州市考古工作者于1965年在市区北郊五凤山的一座南朝墓中出土两只寿山石猪俑,这说明,寿山石至少在1500多年前的南朝,便已被作为雕刻的材料。元代篆刻家以寿山石作印材,使寿山石名冠“印石三宝”之首,登上文化大雅之堂。寿山石真正受到世人所重视,是在明末清初。
由于清朝皇帝们百般青睐,寿山石雕也成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喜爱的文化艺术珍品。19世纪以来,中华民族一直沉陷于烽火战乱的严重侵扰之中,寿山石雕行业也难于幸免。解放后,百废俱兴,寿山石雕艺人的身份有了实质性的变化。他们从卑微的社会底层一下子变为受人尊敬的民间艺术家,促进了寿山石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