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新闻>   正文

雪落黄河滩 新居盼新年

  新华社济南1月12日电(记者栗建昌、王志)首场大雪过后,济南市长清区200多平方公里的黄河滩区,白茫茫一片。77岁的归德街朱中村村民王现仑和老伴儿,坐在两个

  新华社济南1月12日电(记者栗建昌、王志)首场大雪过后,济南市长清区200多平方公里黄河滩区,白茫茫一片。77岁归德街朱中村村民王现仑和老伴儿,坐在两个月前刚刚搬入崇德苑新家,期盼着从滩区搬迁后第一个春节:“团聚时孩子们不用在老房子里受罪了”。

  “像做梦一样,在黄河边住了一辈子,想不到老了能离开滩区、住上楼房。”王现仑对记者说,“过去黄河水漫过后,沙多种啥都不长,起风就刮来一身土,村子就叫迷眼村。”

  “更要命是地基不稳,房子裂缝尺把宽,差不多每隔十年就得翻盖一轮。我们家前后盖了五次房。最可怕是凌汛来时,嘎嘎响,听着瘆人。现在楼房质量好,干净又利索,住着安心舒坦!”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滩区是黄河行洪、滞洪、沉沙场所,也是济南60万滩区群众生存空间。长期以来,受汛期洪水淹没威胁等影响,滩区群众祖祖辈辈与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安居难、娶亲难为伴。

  “三年攒钱、三年筑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是许多滩区群众一生宿命,导致这里贫困率极高。

  记者在归德街曹楼村看到,全村房子就建在近15米高村台上。不远处,滔滔黄河水流过。村民曹宗河正拿着扫帚,清扫门前积雪。“1958年和1976年,黄河大水冲出河道,漫过庄稼地,淹没村庄,大水跟屋檐一齐,所有家当都打了水漂。”70多岁曹宗河至今仍记忆犹新。

  同样,在曹楼村村支书张波记忆里,他父亲总是一大早就起床挖土挑担垫村台,一直忙到深夜。“父亲一辈子就是在垒台子、盖房子,先后盖过四次房子。每年夏天心里都不踏实,担心房子裂缝漏雨,更害怕夜里发大水。”

  为了圆全省60万滩区群众安居梦,2017年8月,山东省全面启动黄河滩区迁建,其中规模最大迁建工程就在长清黄河滩区,共涉及224个行政村、15.7万人,采取外迁安置、筑堤保护、旧村台改造提升、撤离道路改造提升四种方式。其中,外迁安置63个自然村、4.3万人。

  2019年10月,长清区滩区迁建外迁安置工程一期正式入住,朱中村等18个村1535户、5445名滩区群众搬入崇德苑社区。“按照每人33平方米标准配置房屋,六层带电梯,七种户型精准匹配,供气、供暖、太阳能热水器一应俱全。”归德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允松说。

  迁建不仅让滩区群众安居,更改变了他们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记者看到,崇德苑社区位于归德街道驻地核心地块,配套建设小学、幼儿园、文体中心、社区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孩子上学、老人看病等问题都解决了。

  王允松说,为了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安置社区物业、保洁、环卫等用工全部面向搬迁群众。由于紧邻归德街道工业园区,园区有近百家企业,搬迁群众经过免费技能培训即可就近就业。

  如今,山东省最大安置区长清区孝里镇孝兴家园社区,149栋楼也已全部封顶,今年6月全区4.3万名滩区外迁群众将全部迁入。

  “村子搬走了,垃圾和污水就没了,滩区生态环境自然就好了。”张波说,故土难离,为了解决村民牵挂种地问题,村里将全村1800亩土地统一流转,每亩租金由过去散户流转不到300元增加到800元,村民收入增加了,也没了后顾之忧。

  “党中央把滩区人民挂心间,栋栋高楼拔地起,电钮一按到房间;夜晚街灯美如画,白天逛逛心情欢,快乐安康度晚年……”79岁朱中村村民杜建国给记者唱起了她自己编了这段快书。

关键字:
为您推荐
Copyright © 2017-2018 时尚周刊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时尚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