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 题:万余份民意问卷 “牵引”老城“双修”
新华社记者关桂峰
1月4日下午,北京市通州区玉桥街道粮食局
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 题:万余份民意问卷 “牵引”老城“双修”
新华社记者关桂峰
1月4日下午,北京市通州区玉桥街道粮食局直属库平房胡同里的一处口袋公园,高大的杏树生机盎然,三五位老人坐着晒太阳。
64岁的马玉生指着杏树告诉记者,这是他30多年前亲手种的。“过去这里又脏又乱,树下经常都是垃圾,现在口袋公园建起来,树也被很好地保护起来。”马玉生说。
2015年,住建部将三亚列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首个试点城市,开启了全国范围内的城市“双修”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要求“强化空间织补,在老城区做好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
北京通州区老城区改造中,直属库平房胡同将胡同一侧的危墙拆除,换了新栅栏,栅栏外的竹子透过栅栏,居民可以“出门见绿”;胡同墙上还贴上了红砖,配备了折叠凳,增加了景观灯、投光灯,提升夜间景观效果……
通州区玉桥街道办事处主任孙雪松说,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增加绿化等环境提升,老胡同彻底换了新颜。
从过去的脏乱街巷,到被评为2019年度十大“北京最美街巷”之一,直属库平房胡同的变化,只是北京城市副中心老城“双修”的一个缩影。
通州区老城区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西部,涉及5个街道、5个乡镇,现有人口72.6万人,占北京城市副中心总人口的83%;老城区城市“双修”范围总用地规模约58.5平方公里。2019年1月11日,北京市级机关第一批完成主体搬迁,通州区从此步入副中心时代。
“希望改善道路两侧、饭馆门口乱停车问题”“多增加公园”“汛期排水很困难”“加装楼房保温层”……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通州分局依托多家研究机构,历时1个月在北京城市副中心146个社区调研,共收集有效问卷12000余份,征集意见10600余条。
通州区还针对2626个地块、1554个路段、897个设施点位建立地块级体检信息表,通过实地踏勘补充缺失数据,形成了十大专项、上万页的副中心老城区体检报告。
一条条民意,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期待;一份份报告,为老城“双修”指明了方向。
“根据民意,反映市政基础设施标准低、老旧小区亟待改造、生态绿地缺乏的位居前三。”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通州分局副局长张智杰说,通过给老城区“体检”、开展民意调查,为合理确定城市“双修”实施方案提供了依据。
升级改造排污防涝,建设家园中心,加强老旧小区整治,解决私搭乱建乱停车等问题……一系列老城“双修”改造工程,让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老城区“美起来、活起来、便利起来”。
装修一新的砖红色墙体,人脸识别的智能门禁……走进位于运河商务区、通惠河畔的天桥湾小区,难以相信2年前这个始建于1995年的小区私搭乱建多,外立面破损……
2018年下半年,天桥湾小区“双修”项目启动,老旧管线被换了,违建被拆除了,架空线入了地,照明绿化搞起来……
“不能光做面子工程,更要做里子工程。”天桥湾社区党总支书记米妍说,社区还将拆违腾退出来的空间改造成理发店、菜站、维修点、快递柜等,让老百姓的获得感更足。
走进天桥湾小区5号楼,记者发现,地面铺上了防滑地胶,楼道安装了扶手。
家住5号楼的刘德新一家已在这里居住30多年:“破旧楼变成了小洋房,一进小区,心情就舒畅!”刘德新说,“墙体装了保温层,换了双层窗,室温也提高不少。”小区旁边就是西海子公园,公园改造后,更美了,成了自家后花园!
“从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到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从平房区改造到环境整治,以往工作整体上缺乏统筹。2020年我们将集中各部门力量,综合实施、统筹推进双修项目,同时积极吸引社会多方主体参与。”张智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