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瑟尔夫人能够变得了不起,始于一场背叛。因为丈夫另觅新欢,原本在家相夫教子的米琪,阴差阳错地去做了脱口秀演员,艰难开拓自己的一番事业,变为了不起的
麦瑟尔夫人能够变得了不起,始于一场背叛。因为丈夫另觅新欢,原本在家相夫教子的米琪,阴差阳错地去做了脱口秀演员,艰难开拓自己的一番事业,变为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
经历了第一季的挣扎,第二季的涅槃,IMDB上接近9的分数是广大观众对麦瑟尔夫人的颜值、身材、时尚教母式的穿搭,以及主创团队痛下狠手“搞事情”的认可。
这里我并不是否认该剧制作的精良,而是强调它的故事节外生枝的非凡能力。用罗伯特·麦基的银幕剧作原理来解释,就是格外注重激励事件的设计,状况迭出,不断打破主人公生活中各种力量的平衡。让一个出身富裕、受过高等教育、养尊处优且令人赏心悦目的纽约上西区洋娃娃卷起袖子,吹响为生存而战的号角。
让她失婚、失业、失恋、被拘留、被同行霸凌……光环的每一次提亮,米琪都为之付出了巨大代价。导演艾米·谢尔曼-帕拉迪诺成功地将她最初创意时的那个模糊的意象——上世纪50年代家庭主妇身陷格林威治村脱口秀圈子,打造成了一部跌宕起伏的麦瑟尔夫人奇境历险。
刚刚推出的第三季依然沿袭了“搞事情”的传统。这一次,故事的空间继续扩大,围绕歌星夏·鲍德温的全国巡演展开,米琪作为他的暖场嘉宾,本应得到事业起飞的机会,但是麻烦层出不穷。第二季开篇母亲罗斯“娜拉式”的出走法国,还算调剂性质的暂时重心偏移,第三季的全员躁动则让每个人物都背叛了原本的自己。
父亲辞去了大学教授的职务,和一帮不靠谱的愤青筹划办报,不仅断了收入,住所也被学校收回;母亲本是回娘家求援,却因家族重男轻女,一气之下放弃了自己的信托基金,空手而归;米琪和前夫乔尔从藕断丝连,发展到醉酒复婚,前提是乔尔已经在唐人街有了意中人;苏西变得利欲熏心,不仅兼任米琪的对头索菲的经纪人,而且背着米琪赌博,输掉了她的演出所得;功成名就的脱口秀女王索菲执意进军百老汇,却把戏剧的首演变成了一场失控的脱口秀。
好像剧中每个人都厌倦了过去的自己,纷纷揭竿而起,造自己的反,争先恐后地按下生活的重置键。但这种为了所谓的戏剧性而制造的大规模逆反,有的甚至无视逻辑的薄弱。比如在这个精明的犹太家庭,以米琪父母的年龄和阅历,真的能够齐心协力导致自己无家可归,窘迫到为地上的一元钞票而心动不已吗?可能编剧也察觉到了情节设置的牵强,所以需要借助米琪母亲的台词来强行自圆其说——是女儿启发了她,让她觉醒、独立,结果落得如此下场。女性觉醒等于丧失理智?这个锅不仅米琪不背,观众也不能答应。
不仅主要人物个性和命运的转变缺乏逻辑,创作者对角色改头换面的迫切,进阶到了一个也不放过的地步。米琪的前男友本杰明在第三季本没什么戏份,硬要安排一场咖啡厅闹剧,让这个富有的医生、谦谦君子在大庭广众之下激愤地指责米琪对他造成的伤害,以往的绅士风范荡然无存。乔尔的挚友,顾家好男人的代表阿奇因为帮乔尔装修店面,就把妻儿甩在脑后,谁料不领情的乔尔又突然变身学校风纪委员,赠送给好友一顿胖揍。就连一向顺从妥帖的女仆泽尔达也在工作时间换下制服,叼着烟卷看起了电视。
人物性格和行为的断裂让第三季的世界成为一张大富翁游戏的棋盘,与周遭的风谲波诡相比,米琪的自作孽都可以忽略了,一惊一乍的剧情进展还埋怨不得。不定哪一步,米琪就踩了雷,至于为什么要在这里炸,编剧的骰子算法别致,掷出来的点数刚好到这里嘛。
当然,第三季也埋了一些雷,留到第四季去踩。除了米琪和乔尔莫名其妙的复婚、米琪的财产被苏西输掉,暖场演出的被迫中止是最大的悬念。不过这个悬念的设置,我认为也并不彰显编剧功力,夏·鲍德温因为米琪演出中的口无遮拦弃她而去,但这件事更像是夏的经纪人给米琪挖的一个巨坑。这是对夏以朋友相待的米琪,在第三季完成的最后一次告别,告别那个纯善、不谙世事的自己。
这一季的故事,就像每个人物都“死”了一回,尽管有的人“死”得很牵强,但不难看出创作者励精图治,让他们重新做人的决心。与这种极端的风格相反,麦瑟尔夫人的外在形象正由杂志封面般的极致精美,转向生活化。与前两季相比,我认为第三季的衣品是有所下降的,少了场场惊艳的视觉福利令我颇感失落,演员的发福倾向也让曾经体态完美的麦瑟尔夫人的大臂出现了微微的赘肉。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倒是让她更有了人间烟火气,即便是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也一样要经历人到中年的考验。
可以看出第三季中,主创对讲好这个故事的用力,一方面迫切地对已有的人物和故事老树催新芽;另一方面力图描绘一幅更现实的上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图景,这是对剧作深度和广度的有益拓展。对于亚马逊已经续订的第四季,我还是愿意持乐观态度守望,只有一个问题:希望他们这次能够分清楚觉醒和作妖的差别,不要让marvelous变成ridicul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