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新闻>   正文

北京:法院“多元调解+速裁”缩短审理时间

  本市法院“多元调解+速裁”缩短审理时间
  前端速裁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为48天 比后端平均审理时间缩短21天
  1月1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本市法院“多元调解+速裁”缩短审理时间

  前端速裁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为48天 比后端平均审理时间缩短21天

  1月1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北京法院开展“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总体情况,并发布2019年多元调解“十大典型案例”。

  2019年,全市17家基层法院运用“多元调解+速裁”机制共结案357528件,比去年同期增长40.6%,前端速裁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为48天,比后端平均审理时间缩短21天。

  据了解,全市法院将“多元调解+速裁”工作统一纳入各院立案庭职责范围,实现一体化推动。截至目前,全市法院特邀人民调解员已达1294名,其中常驻法院达到494名。与110家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立诉调对接关系,吸纳2090名行业性专业性特邀调解员,覆盖了房地产、金融、医疗等二十余个专业领域,调解阶段也拓展到诉前、诉中及执行全流程。

  据介绍,全市法院全面推行“1+N”调解速裁团队模式,常驻法院特邀调解员、速裁法官与法官助理和书记员共同组建“1+N”调裁审判团队,由速裁法官对特邀调解员进行“一对一”指导、审查、监督,形成法院附设紧密型诉调对接工作模式。

  同时,狠抓调解员业务统一培训,2019年培训次数达136次,共培训调解员2935人次,不断提升调解员队伍业务素质和调解能力。

  另外,北京法院统一工作流程,制定《关于规范先行调解工作操作规程》《民事速裁快审案件审理工作规范》等19个规范性文件,打通分流、调解、速裁、精审程序关口,实现各程序之间有机衔接。

  据了解,北京法院大力推进“多元调解+速裁”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强化信息技术对纠纷化解支撑和促进作用,建立包括网上预约立案、微信预约立案、京津冀跨域立案、微信快速立案等四项内容立体化线上立案系统,在全国率先上线案件繁简分流、多元调解、速裁一体化北京法院分调裁一体化平台”, 研发上线“北京移动微法院”公众号及小程序,实现网上预约立案24小时不打烊,只让当事人跑一次甚至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纠纷。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熊跃敏认为,北京法院重视调解成果有效转化,实现了诉调无缝衔接。委派调解未达成协议,调解员先行调解成果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成为速裁法官裁判依据,提高了调审效率,做到了案结事了。北京法院打造集诉讼服务、立案分流、诉调对接、速裁快审等诉调一体工作模式,搭建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工作经验值得推广。

  案例

  父母去世兄妹阋墙 亲情法理解纷争

  被继承人李某(父亲)和王某(母亲)为夫妻关系,婚后育有子女三人,分别为申请人甲某、被申请人乙某和丙某。母亲王某和父亲李某相继去世,留有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一套房屋。甲某持一份只有父亲李某签字遗嘱将乙某和丙某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决涉案房屋由甲某单独继承。

  调解前,律师调解员做好调解工作预案。第一,此案属于家事纠纷。第二,被申请人乙某和丙某对遗嘱真实性不予认可,核实遗嘱真实性、合法性是此案焦点。同时,调解员还了解到申请人甲某与被申请人丙某另有借款纠纷,经法院判决后,甲某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丙某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从乙某、丙某表述以及神态中,调解员感受到当事人之间有很大怨气,于是改面对面会议为背对背调解。先和甲某单独沟通,了解到甲某父母在世时,家庭关系比较融洽,三位子女对父母均比较孝敬。甲某向丙某追索借款系甲某当时债务缠身,家庭变故下无奈之举。

  随后,调解员又分别单独与乙某、丙某沟通;甲某曾起诉丙某返还借款,且不接受调解,法院判决后又直接申请执行,导致丙某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甲某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乙某、丙某感情。

  最后,调解员组织面对面调解。甲某声泪俱下地详述了这几年生活压力与不易,尤其是向丙某借款后遇到变故。两位被申请人听后也潸然泪下,也体谅甲某对父母尽了较多赡养义务。双方达成了谅解,两位被申请人认可了遗嘱真实性,三人按照遗嘱内容就继承纠纷达成一致意见。关于甲某与丙某之间借款纠纷,甲某主动提出向法院撤回强制执行申请,由甲某与丙某自行达成新还款方案。(记者 赵加琪)

关键字:
为您推荐
Copyright © 2017-2018 时尚周刊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时尚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