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沪地铁第5000辆是怎么回事?
7月19日上午,一列身着翠绿色色标腰带的上海地铁2号线最新型号的地铁列车披红挂绿,在轨道交通北翟路停车场现场亮相
7月19日上午,一列身着翠绿色色标腰带的上海地铁2号线最新型号的地铁列车披红挂绿,在轨道交通北翟路停车场现场亮相,标志着上海地铁车辆进入5000辆规模的新时代,这也是上海第840列地铁列车。
上海地铁保有量位列全国地铁城市前列。记者从上海地铁了解到,目前,每天投入运营的地铁列车数量约3800多辆,相当于列车数为630多列,这其中包括每天在运营的车辆、备车以及维修、调整、调试的车辆。“‘辆’的概念相当于‘节’,由于上海地铁列车存在4节、6节、7节、8节等多种编组形式,统计总数的时候,用‘辆’作单位,更清晰准确。”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车辆分公司新车部2号线增购项目经理董青解释了“第5000辆”和“第840列”的区别。
上海地铁自1993年5月28日开通运营至今,已走过25个年头。1995年,1号线的首批16列共计96辆列车齐亮相;2007年,本市地铁列车的保有量突破1000辆;至2009年底,列车保有量达到2000辆;2012年夏天,上海地铁又迎来第3000辆列车;2016年底,第4000辆列车落户9号线三期,列车配属数量持续刷新纪录。
对上海地铁而言,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增量,25年间,上海地铁列车迭代更新,从最初的依赖全进口到如今的全面国产化,从初代的直流传动列车,过渡到第二代交流传动列车,从第三代的节能绿色环保列车,进化到第四代的智能化列车,上海地铁列车还将朝着科技化、国产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的目标继续不断进步和发展。市民乘客也可以明显感觉到变化:车厢内的屏幕和提示信息越来越丰富,照明越来越明亮,空调越来越“体贴”,无障碍设施越来越普遍,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也越来越司空见惯……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上海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
随着路网规模日益扩大和市民乘客出行需求的不断上升,上海地铁通过增购列车、优化运营效率、延长运营时间等一系列措施,以服务乘客需求为导向,不断增能提效,保障市民乘客畅通出行。
增购列车安全特性十分亮眼
由于第5000辆列车的车头灯及车身带有2号线标志性的绿色装饰,全新的2号线增购列车,被网友亲切取名为“绿灯侠”。
第5000辆列车的安全特性令人眼前一亮:车身采用全焊接铝合金设计,增加了车体强度,提高了耐火安全等级。据介绍,车辆底架隔热隔火至少45分钟,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能为乘客争取更多逃生疏散时间。列车前后方都配备了行车记录仪,摄像头的可视范围增大。车内摄像头数量也有增加,驾驶室从1个增至2个,客室则从3个增加到6个,且为隐藏式,默默地为乘客安全保驾护航。
董青介绍,列车采用“双重保护”——在原有的继电器逻辑回路上,增加无触点控制单元逻辑回路,对关键系统起到冗余保护,有效降低单点故障对于列车运营的影响。此外,列车还装有“黑匣子”,它可以独立事故备份记录,用于记录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如牵引制动状态、列车运行模式等,帮助技术人员判别故障、追溯原因,进一步提高排除故障的效率和准确性。
而车厢内的设施更人性化,多处增设1080P高分辨率LCD显示器,加上新增的双面LED乘客显示器,在大客流情况下,乘客举目即可及时了解列车运行信息,为市民乘客提供可靠、快捷、舒适的出行体验。车厢内配有变频热泵空调,更节能舒适;车厢中部新增2套背靠背LED目的地显示屏;每节车厢配备6块LCD动态地图;车厢地面清晰划出残疾人专用区域;在4节车厢端部还设置了腰靠,提升乘坐舒适性。此外,驾驶室木纹操作台、独立变频空调、脚暖等设计,也给司机提供了更舒适的工作环境。车厢内还设有USB充电接口,不过地铁运营方表示,后续列车中是否都推广使用USB充电接口,还有待进一步评估。
记者还了解到,在列车设计过程中,通过噪声仿真计算控制整车噪声,致力于打造“安静地铁”,使列车运行更环保。从某种角度来说,像“绿灯侠”这样的第四代列车“内在更智能”。据介绍,搭载的车地无线传输模块可在线监测列车运营状态,向运维后台回传列车设备运行状态,使列车具备故障自我反馈能力,提升列车运营时的实时维护保障能力。
2号线8节编组开往浦东机场
5000辆“落户”2号线,对既有线路运能是一次有效补充。
作为全路网日均客流最高的线路,目前在高峰时段,2号线西段徐泾东至淞虹路行车间隔为6分钟,淞虹路至广兰路行车间隔为3分钟。2号线东段广兰路至唐镇行车间隔为3至6分钟(4/8节编组混跑),唐镇至浦东国际机场为6分钟。得益于新车的增加,预计到今年底,高峰时段2号线西段徐泾东到淞虹路行车间隔将缩短到平均4分30秒,淞虹路至广兰路行车间隔维持不变,东段广兰路至浦东国际机场行车间隔将缩短到平均4分30秒,运能进一步提升。
据了解,2号线广兰路站至浦东国际机场方向的列车4节编组改为8节编组的项目也在紧张调试中。目前,2号线川沙停车场已完成改造,具备停放8节编组列车的能力。今年底,伴随车站改造的步伐,列车、供电系统、信号系统的调试工作也将先后完成,届时2号线全线计划实现8节编组列车贯通运营,广兰路到浦东国际机场站将实现4/8节编组列车混跑,明年有望全部开行8节编组列车,不断提升运力。
如今,上海地铁日均千万客流已成为新常态,城市轨道交通正处于超大规模网络运营发展过程中,今年截至6月底,上海地铁已有1、6、7、16号线和浦江线实施了增能(含新线开通),最大上线列车数由2017年底的620列增加至638列。而随着车辆数的增加,为网络增能提供了必要条件。今年下半年,1、2、3、4、5、9、11、12、13号线也计划增能。
据预测,2019年上海地铁车辆数将突破6000辆,2020年或将再突破,达到7000辆。每一次千辆列车的里程碑都是上海地铁发展过程中的新起点。
相关链接
第一代“直流传动”列车全进口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地铁从德国引进16列西门子全进口列车,当时的地铁列车采用直流电传动,客室配置了定频空调、日光灯照明和木质地板,列车驾驶也主要依靠司机操作,仅有简单的ATC防护系统辅助司机保障列车安全。从此以后,几乎每一次的上海地铁列车上线,都伴随着一次车辆软硬件革新。
第二代“交流传动”国产化起步
1999年,上海地铁从德国西门子引进采用交流传动系统的01A03型电客列车,上海地铁列车开始了第二代交流电传动时代。“交流传动”列车不但在传动方式上进行了升级,在列车设计及国产化程度上与第一代相比也有了较大的提升。2000年投入运营的3号线列车首次采用了隔音性和防火性能更好的铝蜂窝地板。2005年,由外方主导设计,上海地铁进入了国产化时代。2008年,可实现自主设计,列车国产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三代“绿色地铁”大幅国产化
随着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上海地铁提出了“绿色地铁”的概念,越来越多的节能技术得到运用,如16号线列车上采用了节能性更好、效能更高的LED客室照明和变频空调技术。这一阶段列车无论是设计还是生产制造都实现了自主化,平均国产化率已超过75%,其中电气传动系统的国产化率也超过了50%。同时,上海地铁在标准化统型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列车标准招标技术要求》《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标准》等一系列标准的编制,在车辆技术要求、操作界面、司乘界面、维护界面等方面实现了全网标准化。
第四代“智能地铁”序幕已拉开
从10号线开始,上海地铁就已启动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包括自动唤醒、自动发车、列车自检等一系列全自动无人驾驶功能,而运营质量表现均大幅优于人工驾驶列车。2016年起,上海地铁以17号线为契机,开始了列车状态信息智能采集系统的建设,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收集,包含车辆状态、视频及图像、环境信息及管理系统的信息等,通过智能化机车检修点巡检子系统、机车检修鹰眼子系统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反馈、评估,最终形成一个具有自动演进功能的闭环检修管理的新模式。今年初开通的APM浦江线也是一条无人驾驶线路。未来,14、15、18号线也将采用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上海地铁已经进入智能地铁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