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上午,广州市南沙区一名32岁女性和一名7岁男童在某小区住宅内死亡。12月26日,广州南沙公安分局政工办工作人员表示,两名死者系母子关系,母亲谭某怀孕三个月,与其读幼儿园
12月25日上午,广州市南沙区一名32岁女性和一名7岁男童在某小区住宅内死亡。12月26日,广州南沙公安分局政工办工作人员表示,两名死者系母子关系,母亲谭某怀孕三个月,与其读幼儿园的儿子谭某在家中死亡,警方已排除他杀可能。
据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DV现场》报道,死者家属称,男童患有自闭症,2018年9月来广州一家幼儿园就读。事发十多天前,男童与班上女孩发生推搡。对方家长得知后,向园方称男童患有自闭症并要求其退学,家长群内也有部分家长讨论时言语过激。受访死者家属称,男童母亲感觉自己被“攻击”,表示“就快崩溃了”,于25日在家中烧炭自杀。
长期以来,自闭症儿童的上学和教育问题,也困扰着相应的家长和学校。但是困扰的存在,并不代表就要有“一刀切”的决绝隔离态度,在接纳中寻求更好改变才是真正的诉求,这也是对我们的社会和相关个体的现实要求。
自闭症也属于残疾的一种。我国《残疾人教育条例》规定,吸收了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理念。《公约》强调,残疾人不因残疾而被排拒于普通教育系统之外,残疾儿童不因残疾而被排拒于免费和义务初等教育或中等教育之外。
而这位涉事自闭症儿童,已经被普通学校接纳,而上学几个月的表现是,之前只是被比较好动,没和同学发生过争执。这样看来,这位自闭症儿童可以在普通的幼儿园接受教育,也是合乎法理与情理的。
此事,已经呈现为一个悲剧事件,令人唏嘘不已,不过,其也有很多值得思考和警惕的点。毕竟男童与班上女孩发生推搡是事实,园方对家长们隐瞒男童自闭症的情况,伤害了他们基本的知情权,这也是事实。如果早点能开诚布公,尽快疏解沟通,让越来越多的家长们理解这位自闭症儿童,而不是临时性的偏激与激动。而这前期的细节缺位,后期的错乱应对,则是缺乏温暖的体现。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孕妇携自闭儿自杀在现实空间中上演的直接原因,也是源自其他家长的咄咄逼人和现实压力。这些家长们不顾实际情况的去“攻击”男童与其母亲,失去了人性基本的光环,陷入了盲目极端的现实误区,难以自拔。
这事表面看起来是在伤害自闭症儿童和其母亲,本质上也是在伤害这些家长自身,伤害我们的情感社会。试问,悲剧之后,这些背上沉重“包袱”的相关家长们该如何自处?又该如何面对孩子,甚至教育孩子?这种无解状态,不仅源于他们一时的激奋,更源于他们那人情味的流失。
不过,我们也要明晰,其他家长的咄咄逼人和现实压力,只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孕妇携自闭儿自杀的本质原因,还是我们的社会没有给他们一个温暖的环境,可能更多的也是冷漠与排斥。
此类事件应对全社会形成一个警示:那就是大家对社会相对弱势的群体,不能过于放大他们那种微乎其微的危险,也最最大程度缩小他们的弱势。还是要有“共情”心理,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温暖,构筑惠及我们每一个个体的“幸福墙”,让人性的高光,得到最大的释放。
因为一个现代文明社会,如果连相对弱势的群体,都得不到基本的尊重,人情温暖的给予更是吝啬至极,人人一副精致利己主义的模样,没有一点有滋有味的烟火气,那便是对“现代文明”这四个大字的极大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