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
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 品味>   正文

迎难而上 勇攀科技高峰

王炜是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物探研究院资深地震数据处理工程师,他从业15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直坚守在地震数据处理第一线。多年来,他解决了大量生产实际问题,攻克了多项

王炜是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物探研究院资深地震数据处理工程师,他从业15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直坚守在地震数据处理第一线。多年来,他解决了大量生产实际问题,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凭借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他在专业技术领域不断实现自我突破,获得油服级别科技奖励10项,其中二等奖及以上奖励6项,为物探研究院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迎难而上,敢于挑战

在如今的行业形势大背景下,OBN(海底节点地震勘探)采集技术依靠在宽方位、高密度以及高效混叠采集等方面的优异特性,保持了旺盛的增长力,显示出OBN技术未来巨大的应用需求和潜力。区别于常规拖缆和海底电缆,能否进行海底节点采集要依靠现场处理的三项核心技术:高效切割、校钟和旋转技术,三者缺一不可。而这三项技术除国外节点生产厂家配套的软件全部支持外,商业软件均无法支持。

但生产厂家配套软件目的主要是做简单质控,作为生产软件有两个严重的问题,导致无法在生产中使用:一是切割效率极低,根本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厂家自己都不推荐使用。二是功能单一,即使切割完成,与后续的处理对接也严重脱节。

2021年,中海油服第一个OBN项目正式开始,对三项核心技术要求已经迫在眉睫,但包括购买软件在内的一切方案尚无法解决,公司面临着技术和时间的双重压力。而这一项技术,用时最少、技术基础雄厚的中石油也开发了两年以上。“没有我们就自己做!”,凭借多年对OBN技术的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以及长期以来过硬的计算机编程技术,王炜不仅先后成功独立开发了切割,校钟,旋转三项核心技术,还在效率优化和生产稳定性上付出艰巨的努力,从最初单点切割效率8分钟,到4分钟,到最后的几十秒钟,实现了效率上的巨大突破。最后实测效率3.5TB数据到最终输出采集成果时间仅需要50分钟,而商业软件仅切割校钟旋转就需要至少8个小时,该效率即使与OBN采集霸主BGP内部使用的专业OBN软件相比也毫不逊色,得到了油公司和甲方代表的高度肯定。该软件一年来,已经成为OBN现场处理软件最核心的处理软件之一,成功支撑了2个OBN采集项目的生产,1个OBN处理项目生产,2个OBN项目的测试以及OBN相关的装备研发工作。

技术的多面手

OBN成功只是王炜技术长期厚积薄发的一个缩影。作为技术人员,他在多项自研关键地震资料处理技术上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13年,高斯控制束偏移技术发展方兴未艾,国外某巨头公司软件凭借该项技术优势,严重挤压了国内海洋处理市场份额,面对技术的低储备和高门槛,只能被动等待该技术的释放。但王炜却选择了主动请战,虽然彼时的他仍空有一腔热血,但经过各种调研交流,这项技术的实现也并非全无可能。项目立项后,他最大的乐趣就是沉迷在各种复杂艰深的理论算法和实践验证中,控制束的神秘面纱也被层层揭开,到科研项目结束,已经成功完成了高斯束偏移算法研制,二维算法效果与商业软件基本一致,极大促进了该项技术的发展。

2019年,OBC处理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关键的OBC浅水多次波压制技术,用户虽然有强烈的需求,却由于国外软件不释放,解决办法仍然要靠等。OBC浅水区多次涉及三维快速高精度拉东变换算法,该算法工业化实现难度极高,大部分算法即使二维能用,三维却受限于效率和精度,几乎不可行。在这样的情况下,王炜也没有气馁,他依赖自己对商业处理系统研究上的精深造诣,将自研算法和商业系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完美解决了效率和精度问题。该算法推出后在多个生产项目中应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突破了这一垄断技术。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逆时偏移技术,深层速度建模,四维地震处理,宽频去鬼波技术,格林函数法浅水多次压制,混叠分离,高效数据方差切片属性体查看工具……一项项技术突破成功的背后,都有王炜日夜不倦攻坚克难的身影。

不仅如此,王炜在商业处理系统维护上也表现出色,挂接在商业软件的自有模块90%由他移植或改造完成,为技术的实用化、产业化及避免技术传承中断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发现的多项商业软件bug被商业软件供应商承认并改正,有效保障了生产任务的顺利进行。

精心谋划新篇章,奋力开启新征程

地震处理软件是地震处理人员知识、技能经验以及服务输出的主要载体。长期以来,由于地震处理软件开发和建设难度极大,需要完全依赖进口。但进口软件不仅对海外市场应用设定了限制,而且软件功能较他们内部最新软件版本落后两代以上。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地震处理市场,技术上落后无疑只能被动挨打。

处理软件平台建设投资和风险巨大,虽然每一个物探人都梦想拥有自己的软件,但成功者寥寥无几。作为中海油仅有的三家处理单位之一,建设处理平台的重任责无旁贷。王炜以虽有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成功不必在我的壮志,精心调研设计了新时期地震处理平台的建设思路和方法,在集团公司立项会上,以高票顺利通过立项。此后仅一年多的时间里,以他为代表的研究小组在多项关键技术核心上不断突破,高效并行I/O技术可轻松突破TB级超大文件的读写限制,并行分选技术应用于2.5T数据仅需90分钟,而商业软件要至少1天以上,分布式缓存技术再次提速I/O效率15%,一项项核心技术的突破,为平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平台建设从只能高高仰望到充满希望。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以此作为人生信条的他,在从业十五年的春秋里,一步一个脚印走来,跨过高山激流,步伐更加坚定,心中更加光明。

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星辰大海,我们踏步而来。(张晓程)

 

关键字:
为您推荐
Copyright © 2017-2018 时尚周刊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时尚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