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6亿辆,与2018年底相比,增长8.83%。其中,私家车(私人小微型载客汽车)保有量达2.07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381万辆
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6亿辆,与2018年底相比,增长8.83%。其中,私家车(私人小微型载客汽车)保有量达2.07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381万辆,仅占汽车总数的1.46%。
私家车保有量突破2亿辆,这一数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7人中就有一人拥有私家车,意味着2亿多个移动的污染源,意味着机动车尾气治理已经刻不容缓,如何开好车、用好车,是私家车主必须面对的问题。
从公安部公布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机动车污染排放问题早已不是北上广等东部城市的“专属”。随着近年来中西部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汽车保有量增势明显。全国机动车保有量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东部城市和中西部城市平分秋色,地区差异正在缩小。从往年数据来看,过去5年,成都、重庆、郑州等地汽车保有量增长速度较快。成都、重庆分别从2015年的366万辆、279万辆,增长到了2019年的520万辆、463万辆。北京、深圳、天津、广州、杭州等地增长速度较慢。防治机动车排放污染,已经成为全国各地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机动车排放是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一次污染物和细颗粒物、臭氧等二次污染物的主要来源。随着能源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等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机动车排放污染占比越来越大,特别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型城市,移动源已经成为细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
以北京市为例,2019年,北京市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等4项主要污染物同比均明显改善。但是,与城市非交通环境相比,交通污染问题仍较突出。从年均值来看,2019年交通环境NO2、PM10、PM2.5分别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48.6%、8.8%、9.5%。
为防治机动车污染,国家近年来出台政策、开展行动,取得积极成效。不论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还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及汾渭平原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都对防治机动车污染提出明确要求。生态环境部在2019年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工作中,也专门开展油品专项,严查黑加油站和流动加油车。机动车排放标准不断升级,高排放车辆加速淘汰,新能源车大力发展,“油、路、车”统筹治理的移动源大气环境管理局面初步形成。根据《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19)》中的数据,2013-2018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增长83.9%,但污染物排放量下降了4%。
但同时我们应该思考,除了依靠政府执法监管和现有治理方式外,面对日益凸显的机动车污染问题,对于私家车主,能做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
思想认识决定行为方式,增强私家车主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基本。社会上经常会有一些声音,认为世界无车日等行动一年一次作用不大,或是认为一些城市设置的公交专用道、拥堵费等,影响了自己的利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些行动、举措更多地是向公众普及一种环保理念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污染的产生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
2019年,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4.35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达3.97亿人。那么,在最开始的交规培训和考试阶段,是否可以加入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让车主在上路前对于减少机动车排放知识和技巧有一些了解。对于那些为了省钱而加劣质油、在车辆年检时走捷径最终导致尾气排放超标的车主,在依法依规进行处罚的同时,也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司机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推动车主自觉承担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把保证尾气排放合格当成自己的事去做。
同时,配套的基础设施也必须跟上。为什么人们一边抱怨堵车堵到怀疑人生,一边又离不开小汽车?《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19年)》中给出了答案,近四成受访者认为主要是受便利程度、基础设施和时间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交通运输部等十二部门和单位2019年6月联合发布了《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要求努力建设绿色出行友好环境,增加绿色出行方式吸引力,增强公众绿色出行意识,进一步提高城市绿色出行水平。如何将路线图变为现实,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智慧。不久前北京市设置了首条自行车专用路,让人眼前一亮,为缓解城市机动车污染和交通拥堵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对于公共交通、私人交通以及共享交通,各地要根据城市的发展阶段,设置合理的比例关系,对投资导向产生更科学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