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新闻>   正文

战“疫”有我——黑龙江党员干部用铁肩筑起“防疫墙”

  新华社哈尔滨2月2日电 题:战“疫”有我——黑龙江党员干部用铁肩筑起“防疫墙”
  新华社记者
  请战时义无反顾、

  新华社哈尔滨2月2日电 题:战“疫”有我——黑龙江党员干部用铁肩筑起“防疫墙”

  新华社记者

  请战时义无反顾、夜幕中启程驰援、在基层织密防线……连日来,黑龙江广大党员干部驻守抗疫第一线,以“面对疫情,我先上”担当与时间赛跑,用最美逆行者身姿,为百姓筑起一道道“防疫墙”。

  年轮已老心不老

  一碗方便面,一顿年夜饭。

  在哈尔滨市南岗区疾控中心,支部委员王驰等党员组成应急小分队,从1月21日开始,已经连续奋战了10几个昼夜。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排查疑似病例,仅大年三十当晚出动4次,忙完已是第二天凌晨3点多。

  “我请战!”几天前,家住大庆市86岁“防疫老兵”张景道,看着电视里不断滚动播放疫情实况,有些坐不住了。他随手撕下一张纸写好请战书,从家赶往当地卫健委。

  “我是共产党员,工作43年基本是在防疫战线度过。”张景道说,全国人民都在为抗击疫情而努力,同行们日夜奋战,自己也想出份力。

  张景道年轻时曾获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称号。在大庆市卫健委,他留下家中住址和自己电话,再三叮嘱工作人员需要人手时不要忘了他。

  “我年岁大了,但只要祖国需要、人民需要,随时可以回到一线。”得知被市里聘为疫情防控顾问,张景道在家里翻箱倒柜找起以前资料,时刻做着准备。

  “这是我一点心意……”捐赠书上,哈尔滨市道外区百岁党员彭云松,颤颤巍巍写下自己名字。

  当年抚养6个无亲无故子女,如今面对突如其来疫情,彭云松抄起电话,让儿子帮忙联系区党委政府部门和红十字会,想要捐赠1万元。虽然这是他4个月退休工资,但老人家很坚定:“国家有难,要首先帮国家纾困。奋战在一线医生、护士太辛苦了,我想为他们做点事。”

  刚刚过去春节,无数黑龙江铁路、民航系统职工默默护航着百姓健康出行。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旅客服务部第一党支部14名党员,在请战书上按下一个个红手印。年轻党员贾鸿昌在请战书中写道:“非典期间,我从事过为旅客测试体温工作。疫情来袭,我希望组织能再次批准我请求。”

  千里之外心相牵

  “你去我也去,有你地方,即使危险我也不怕。”

  这是驰援武汉哈医大四院年轻护士郑雪玉,出发前写给同在前方参战爱人张晨一封信。当得知援助武汉需要人时,这对30岁出头夫妇一起报了名。

  1月31日,二人在武汉援助对接医院里互道早安后,又开始各自忙碌。外人不知,这一天是他们结婚两周年纪念日,也是郑雪玉生日。

  “礼物肯定是来不及准备了,但来时机票我俩都觉得很珍贵。将来让孩子知道,当国家需要时,爸爸妈妈毫无畏惧。”电话那头张晨说,自己是党员,妻子这次在前线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正月初三,黑龙江派出首批137人援鄂抗疫医疗队。一行人从哈尔滨启程,抵达武汉已是深夜。到达后,成立了黑龙江省援鄂抗疫医疗队临时党委。

  “我参加过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这次再出发,内心很坚定。”医疗队队长、哈医大二院院长焦军东说:“驰援队伍中有不少是党员,有还是‘90后’,大家士气很高,不当旁观者、争当参与者。”

  晚8时,和接班医生仔细对接好病人情况后,哈医大二院感染科医生陈立艳和同事李家宁才走出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隔离病房。忙碌一天,脱掉隔离服时,二人已浑身湿透。

  连轴转工作强度大,但陈立艳并不后悔自己选择。“我是党员,我不上谁上。”她说,既然干了这行,当风险来临时也不会有太多顾虑,爱人同为医生,很支持自己,眼下相隔千里,但彼此信念一致,互相鼓劲抗疫。

  在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护理部主任陈玉梅告诉记者,进入隔离区医务人员面临高风险,排班时安排谁不安排谁,让她一度很挠头。“是党员们发挥了大作用,就连正在休产假护士也主动报名。最终敲定17位第一攻坚梯队成员中,有半数是党员。”她说。

  爱心人墙暖心房

  “孩子,你家还缺啥、少啥,就和奶奶说。”在宁安市渤海镇莲花一村,60岁党员村医王春茹,来到从外地务工回来武云飞家,指导他做好自我防护。

  “武云飞隔离日子差不多了,但也不能放松警惕,每天要测体温。”王春茹说,春节在外地务工村民回来不少,在家隔离,咱不能让他们感到被置之一旁。

  这些日子,王春茹每天一大早戴好口罩就出门了。前些年腰椎骨折落下毛病,现在还要依靠双拐。她每天用电话跟隔离人员聊天,三天送一次生活用品。

  在王春茹建议下,村里早早就封了,来往人员都要进行登记、消毒。疫情来临,村里人称她为“硬核奶奶”。“谁外出不戴口罩,她就和谁瞪眼。”村民们说。

  在黑龙江广袤农村,基层工作者闻令而动,不让疫情在农村蔓延。

  “喂!喂!早上我已经播一回了,现在再播一回,大家听好了,外地返乡村民不要挨家串门了……”像这样话,佳木斯市郊区泡子沿村党支部书记于洪彬每天要在大喇叭上喊个几回,“不怕费事,得让乡亲当回事。”

  抗疫,也是检验党员担当试金石。在七台河市勃利县,从腊月二十九开始,公安战线刘久明和医生妻子李莹,一个身处维护社会治安第一线,一个冲在防疫最前沿。本该团聚日子里,夫妇二人每日“相见”只是在短短几分钟视频通话中,互报个平安,叮嘱对方几句。“非常时刻,已经很满足了。有国才有家。祖国需要地方,就是战场。”他们说。

  哪里是战场,哪里就必定有党员。此刻,仍有无数党员在抗疫前线奋战奔走。(记者韩宇、管建涛、闫睿、杨思琪、王君宝、梁冬、董宝森、唐铁富)

为您推荐
Copyright © 2017-2018 时尚周刊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时尚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