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日报 沈报融媒记者 李作明 在痛失父亲、家境衰落之时,沈阳一位执著女孩将一项百年家传民间工艺加入了现代创新元素,将其提升为一项世界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作
沈阳日报 沈报融媒记者 李作明
在痛失父亲、家境衰落之时,沈阳一位执著女孩将一项百年家传民间工艺加入了现代创新元素,将其提升为一项世界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作品不仅享誉国内,还被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用户收藏——
沈阳一项具有世界独门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氏掐纸民间工艺,近年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继去年这项工艺被辽宁省文化部门选定赴俄罗斯展出之后,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法国馆将其列入明年赴巴黎参加会展的项目。鲜为人知的是,这项“非遗”的背后,是一位女孩一连串艰辛而励志的故事……十几年的坚持,她把一项家传手艺从简单的民俗小商品,演变成一门走俏国内外的富有中国元素的“非遗”工艺品。她的成功再次表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起源 李氏民间工艺的百年传承
1976年,李雪出生于辽宁海城牛庄镇。李家有一项近百年的传统工艺:纸葫芦制作,俗称“掐纸葫芦”。平时农活之外,夏伏一过,李姓一大家人老老小小都要忙这个活计,一直忙到第二年端午节前几天,然后在牛庄这个北方经济重镇批发售卖。每一年,李家的这个产品都非常走俏。辽南到辽北、辽中、辽西甚至内蒙古地区的商贩,每年都很看好他们这一精细的民间工艺品。
20世纪初,李雪的太爷爷李树芳在野外救起一位奄奄一息的异乡女子,并将女子接到家中养病。这期间,正赶上要过端午节,看到李家经营“李果匣子铺”,女子便将掐纸葫芦的手艺传给了李家,并制作了一些手工制品在店铺售卖,结果生意非常好。此后,这门手艺就成了李家的副业。
李树芳有七个子女。李雪的爷爷李永茂排行老四。在她的童年记忆中,每天爷爷奶奶忙完地里的活,就坐在炕沿边一个木凳上掐纸葫芦,纸葫芦有4个型号,还有双桃、单桃、花筐等。用的大都是大红纸,一个褶一个褶地掐,摆放成一摞一摞的。掐好之后,用毛巾闷湿,再定型,铺在炕上,烘干,然后再制作下一道工序……
每天放学之后,李雪也帮着干点零活:粘个穗子,贴个花什么的。有时看见奶奶掐褶,也动手去掐,可掐的褶子却不齐,怕奶奶说,就偷偷地瞄了一下奶奶的表情。奶奶虽然没有直说,但感觉她的心里在说:“不行,掐歪了,浪费纸啊。”这样她就趁着爷爷奶奶忙农活的时候,偷偷地练掐褶。慢慢地,技艺也就越来越好。
有一天,奶奶正在给大红纸掐褶,李雪就和奶奶说:“让我掐一打呗!”奶奶看着她没吱声……当她掐完时,奶奶在惊喜中夸奖了她一番。后来李雪学会的越来越多:帮着染穗,在裁好的白纸上用毛刷刷上各种颜色……掐完褶,定好型之后,就开始粘球,组成立体的纸葫芦。一个个纸葫芦串起来挂在屋里屋外,一排一排的红彤彤一片,非常耀眼。要临近端午节的前几天,一家人就在集市上售卖。他们用竹竿做个支架,上面挂满大大小小各种型号的葫芦、桃、花筐等。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牛庄李家整个家族五六十口人都在一年四季地忙着这种手艺。营口、鞍山、辽阳、朝阳、赤峰等地区都来批发他们的纸葫芦等工艺品,非常繁荣。李雪的母亲为了卖葫芦,起大早骑着二八自行车驮两大箱纸葫芦,行走近百里地去营口那边卖。
“非遗”在创新中发展 女孩在困难中坚守
李雪的父亲李守涛最初在牛庄镇政府做领导。1990年兴建海岫铁路(海城到岫岩的地方铁路)时,他调任该工程副总指挥。铁路修好之后,他是第一任局长。1996年,他因工作出色被调到省交通厅。李雪全家迁入沈阳。此时李雪刚刚在师范学校毕业,在征求父母的同意后,她出国到新加坡留学,学习广告设计。
留学期间父亲经常给她写信,鼓励她用功学习,提示她注意安全。李雪自己打工赚学费,对家里报喜不报忧。有一段曾经两个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吃饭钱都得算计着来,否则交完学费就要挨饿了。后来,她还是幸运地找到了工作。2000年10月,李雪突然接到国内亲戚的电话:“你爸爸出了点意外……”
万分焦急的李雪回到沈阳下飞机时,来接她的家里人将实情告诉她,父亲两天前出了车祸,离世了。李雪,当即哭成泪人。回到家中看到母亲时,她们抱在一起痛哭……
没有了父亲,这个家也就进入了一种难以言状的低迷状态。此后两三年里,李雪和母亲在抑郁的心情中,不愿意和亲友们接触,只把曾经扔了几年的纸葫芦制作,当成唯一的精神寄托。2002年,李雪26岁。亲戚们说:这孩子不去上班,也不搞对象,成天在家里鼓捣纸,能有啥出息啊。听了这些话,母亲就非常着急。
李雪心里不服。就对母亲说:“我觉得咱家的这门手艺没问题,只要创新研究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出来,市场就能打得开。我留学时学了几年设计,刚好也能借力用得上。”
话是这样说,可道路却是艰辛的。当时,她和母亲制作的纸葫芦等手工制品,大都是在每年的端午节之前运到五爱市场做批发,基本没有多大的盈利。但李雪坚定地认为,这个工艺一定会有前景。
2004年,由于蜂窝折叠式的新式工艺葫芦出现,使得李雪的这门传统小生意被挤对,五六万元的成本几近赔光。看到母亲着急,李雪就安慰她,并在心里暗暗和自己较劲:一定要做能适应新市场生存的掐纸工艺!
不久,哥哥在媒体上看到了有关部门将在沈阳火炬大厦举办民间工艺展的消息。很快,李雪就将自己一些作品也带去参展。这个过程中,她看到了好多省内的剪纸、编织、刺绣等各式各样精彩纷呈的手工艺品。很开眼界,也感到了一种危机和创新的动力。
回到家里,她对母亲说:“参展中,我带的那些掐纸作品,还是有好多人看好。因为不同于剪纸,是立体的,而且有传统工艺的特殊意味。我很有信心东山再起,只是得找到新的路子。”
为了完成自己在掐纸工艺方面的创新。李雪首先开始研究纸。看到各种包装纸很好看,不同的花色、图案当中每一种做什么物件能出现最好的效果,她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试验……这样,她每次买纸都会大大地超出预算。有一次,她在纸张批发市场上看到一款包装纸的图案,觉得特别适合东北特色人物的衣服,又怕将来厂家的这款纸停产,就一狠心,跟老板订了两件货,花销五千块钱。回到家,母亲有点不高兴,毕竟家里不宽裕,可是当母亲看到她在深夜还执著地忙着制作东北农家院人物和衣饰时,也就默认了。结果,她的这类系列掐纸工艺品,很快就得了市场的认同。渐渐地,她的作品题材不仅有好多传统、现代生活中的人物和物件,也再现了东北城乡各类生活的场景。这样,她的掐纸作品渐渐有了名气。在掐纸工艺的生意经营中,李雪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婚姻。
2010年,李雪的“李氏掐纸”被列为沈阳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几年的努力终于让家传的手工在创新中被发扬光大。可就在这时,也是在她刚刚知道自己怀孕的时候,母亲却被意外地查出了癌症晚期。痛苦之中,李雪几乎没有心思再做事情,不想回家,只是日夜在医院陪着母亲。此时,她的内心非常复杂,一方面怕母亲怀疑自己的真实病情,又担心情绪不好影响到怀着的孩子……两个月后,母亲离开了人世。
在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中,李雪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开发出自己的新式作品,等待着孩子的出世……
李氏掐纸 沈阳在世界上的独门“非遗”
由于李雪制作的工艺品通过对纸张的掐褶、加湿、定型等工艺,使其能制作出多种形象逼真的生活物件、建筑、人物及群体场景,非常独特,她的作品也就越来越受人关注。而且,她的制作工艺也申请了专利,注册了商标。有好多图案都是她自己设计并到印刷厂定制印刷。纸张上的图案和作品的图案并不一致,比如人物衣饰上的一个圆形图案,由于掐褶的原因,印刷时就得印成椭圆形的,但曲度要做详细的计算和设计,很麻烦。
2013年,李雪的“掐纸”非遗项目进入全运村非遗展示馆。当时她用这项工艺制作的吉祥物“宁宁”,作为唯一指定的民间工艺品送给全运会38个代表团。当时在全运村半个月的紧张时间里,每每都是现场订制。比如云南击剑队、内蒙古摔跤队、还有举重队等等。一个个掐纸工艺的“宁宁”造型,都将在比赛结束后被他们带走。在与冠军及队员们合影时,他们纷纷表示很喜欢李雪的作品。当时,李雪感动得热泪盈眶。
此后,沈阳万象城的辽河渡口酒店的辛总在网上看到了李雪作品后,主动找到她,表示特别喜欢,想把她的作品放到酒店里陈设。经过协商和研究,李雪将当时制作的一些民俗款式的作品,摆放在酒店大厅悬梁挂柱的玻璃柜里,结果很受顾客的欢迎。
很快,李雪和福德汇集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福德汇餐饮集团各个门店:沈阳铁西万象城的辽河渡口酒店、北京王府井的止观小馆以及它的青岛分店、深圳分店、盘锦分店,都在大厅陈设了她的作品。该集团的吉祥物娃娃,也指定由李雪制作。受北京止观小馆四合院里面一颗百年柿子树启发而创作的“事事如意”掐纸首饰盒(柿子和如意结合的物件造型),成为辽河渡口酒店的特别礼物,由李雪长期供货。这期间,盘锦民俗博物馆也收藏了她的作品。
2015年,李雪多件体现沈阳当地风物人情的作品,进入了沈阳的万达文华酒店中餐厅的9个包间及大厅,成为酒店独具个性的摆饰物。当时在任的老总是法国人,他表示特别喜欢也很欣赏李雪的作品,且顾客反馈也特别好。同时,这家酒店还在营业中销售她的作品。有一些还卖到了法国。
之后,内蒙古呼和浩特万达文华酒店等几家酒店,特约李雪为他们定制了体现内蒙古风土人情的系列作品,其中最大尺度作品为直径3.4米。随后,她又接到了呼市另外几个客户的订单……
沈阳艾美酒店把李雪的场景作品刚摆在酒店的时候,立即就有外国的顾客看中,当时就将作品买走。
2017年初,李雪一位朋友的女儿在美国读书,与一位日本小伙相爱。在准备结婚时,在日本的婆婆为他们准备了传统的结婚礼服。而女孩的母亲特意要为女儿的婚礼定制一件“李氏掐纸”的礼物。李雪根据她提供的婚礼服装的照片,制作了一套日式礼服的人偶摆件,结果出来的效果精美绝伦,人物表情非常传神,呼之欲出。
2015年5月的一天,李雪去省博物馆参观,看到那里的好多瓷器都特别漂亮。她突发奇想:我应该用掐纸工艺做一个“瓷盘”!回来后就反复研究怎么做。因为没做过这种款式的作品,怎么定盘子大小、形状,一时拿不定主意,于是她就买了一个超大的洗衣盆做模具。因为想做个大作品,整个盘子是要许多“掐纸”的纸件拼接的。那么,怎样接才合适、接缝的地方怎么遮挡,这些技术难题,都困扰了她好几天。后来,经过研究和实验,她终于想出了接缝的地方用纸条刻出镂空的花式贴上去。
两个月后,一个直径为1.1米“净版”的仿绿釉瓷器的“大瓷盘”终于面世。然后她又开始做瓷盘背面“龙凤呈祥”的半浮雕装饰。龙的每一鳞片都有四五个小褶,一片一片、一层压一层地贴合着,而龙角、爪子都是用镊子把“掐纸”一点一点“堆”出来的……
这个名为“龙凤呈祥大瓷盘”的作品,历时5个月。金龙彩凤,活灵活现。这个代表作很快被沈阳一家酒店收藏。
北京、天津、南京等地一些出国办事的人,也向李雪定制作品,以作为礼物送给国外友人。而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一些外国顾客,也通过各种渠道向她定制各类“掐纸”作品。
2017年,辽宁省对外交流中心推荐了一部分省内文化项目,去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孔子学院做文化交流,李雪的掐纸工艺被选中。10月,李雪设计并制作的一套别出心裁的“穿着龙袍的俄罗斯套娃”前去参展,不少俄罗斯人都表示很喜欢。并邀请她现场教他们制作这种“中俄结合”的套娃。一个名为伊琳娜的俄罗斯女孩还加了她的微信,虽然语言不通,但是一直为她的新作品点赞。
李氏掐纸和很多所大中小学都有合作。几年来,东北大学国际交流中心的一些外事等活动,都特邀李雪定制伴手礼作为沈阳独特的礼品送给国外的客人。
2018年,李雪的作品进入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法国馆展览和销售。该馆明年将把她的作品带到法国巴黎参展。
十几年的坚持,李雪通过创新技艺,把一项家传手艺发扬光大,使其从简单的民俗小商品演变成一门走俏国内外的“非遗”工艺品,实属奇迹。(李雪和她的掐纸作品“龙凤呈祥大瓷盘” 李作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