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0-16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暨 2021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会周、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周成功举办。会议期间,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纤维化、肝硬化、门脉高压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共同发起,和瑞基因提供技术支持,《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提供学术支持的肝癌高危人群早筛“甘霖计划”正式启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魏来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段钟平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南月敏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任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窦晓光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唐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谢青教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张岭漪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胡鹏教授、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李明阳主任、和瑞基因CEO周珺先生,共同见证并热烈祝贺肝癌高危人群早筛“甘霖计划”成功启动。
肝癌高危人群早筛“甘霖计划”将覆盖全国范围内百余家医院,为5000例肝癌高危人群提供cfDNA全基因组测序多维度肝癌早筛技术,并通过学术交流、病例分享、义诊宣教等活动,让更多具备筛查理念、筛查知识、筛查经验的医务工作者参与到肝癌的防控工作,进一步提高人群早筛理念,从而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率和生存率。
开展肝癌早筛
助力实现癌症治疗端口前移
病毒性肝炎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威胁的目标,中国也制订并颁布《2017-2020病毒性肝炎防控规划》,全面推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
目前中国长期积累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基数巨大,传染风险依然严峻,而肝癌大多遵循“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模式。“防”胜于“治”,定期检查和肝癌早筛早诊早治不仅是阻止炎癌转化的重要措施,更是提高肝癌5年生存率的关键一环。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表示:“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沉重,病死率高,由于我国对肝癌高危人群没有进行常规筛查,确诊发现时多数肝癌患者已是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治疗的机会,5年生存率只有14.1%。肝癌高危人群早筛‘甘霖计划’,目的是对肝癌高危人群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提高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癌症5年生存率不低于46.6%的目标。”
“希望通过‘甘霖计划’,提高医生、患者对肝癌筛查的重视。目前我国肝癌的早期检出率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5年生存率与46.6%的目标也有非常大的距离。运用不同手段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分层筛查,及早发现癌前病变是非常有必要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在致辞中表示。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魏来教授也提出:“肝癌是可以预防的,关键是要主动、及时、规律地给予筛查,早筛可以发现小肝癌,帮助患者得到根治性的治疗。”
液体活检技术的发展,为肝癌早期筛查提供了有力工具。和瑞基因cfDNA全基因组测序多维度肝癌早筛技术,在极早期/早期肝癌方面表现优于现有的AFP/DCP,可显著提高早期肝癌筛查阳性的检出率,可提前6-12个月肝癌预警,实现临床预警和后续干预建议。
多方合力
共促肝癌早筛新技术临床应用
肝癌早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李明阳主任表示:“聚焦肝癌筛查的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肝癌早筛的重视,需要医、政、企、患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很高兴与众多肝病临床专家、早筛赛道代表科技企业——和瑞基因共同携手,推动新兴液体活检技术、肝癌早筛路径或模式的临床应用与实践,让更多医疗工作者真正重视并参与到肝癌防控工作中,提升我国民众的防癌意识和行动。”
2021年6月,和瑞基因cfDNA全基因组测序多维度肝癌早筛技术由于其检测的优异性和技术的可靠性,被纳入《中国肝癌早筛策略专家共识》,为“金字塔式”精准化肝癌分层筛查策略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如何在早期发现,降低肝癌的病死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今天在多位资深专家的共同倡导下,启动这样一个早筛的计划,我认为是极有必要的,希望广大的肝病患者可以从‘甘霖计划’当中获益。”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表示。
和瑞基因CEO周珺先生表示:“和瑞基因一直致力于肝癌等中国高危高发癌种的早筛技术和产品开发,协同临床、产业及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构建肿瘤早筛中国方案。‘甘霖计划’是大规模普及癌症早筛知识和技术的重要尝试,也是多方合力推进癌症防控关口前移的重要探索。未来,和瑞基因在加速推进更多癌种早筛技术研发的同时,与更多合作伙伴积极探索癌症早筛中国方案的应用路径和场景,让‘一切肿瘤实现早诊早治’早日成为现实,用民族创新力量呵护老百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