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费衮大约活在宋光宗前后,是一个典型的苏迷,他仕途不顺,作有一本《梁溪漫志》,十卷内容里,第四卷全部记录苏东坡谐谈或趣事,大约有种把苏东坡一言一行都当成传家宝的意思,最
南宋的费衮大约活在宋光宗前后,是一个典型的苏迷,他仕途不顺,作有一本《梁溪漫志》,十卷内容里,第四卷全部记录苏东坡谐谈或趣事,大约有种把苏东坡一言一行都当成传家宝的意思,最有名的一则是:
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 满腹都是识见。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
苏东坡不合时宜吗?他在新党当权时反对实行新法;在旧党主政时又主张不要遽废新法,两边得罪,都不讨好,说不合时宜也算合理。《梁溪漫志》还记载了另一个故事,说他在定武做官时,有一位外型粗犷的武官写了封启事呈献给他,可能是希望照顾拔擢之类的吧。一般人接到这类应酬书信不过敷衍而已,但东坡看了有趣,还找文士李端叔一起研究,问李端叔这个文章哪里写得最好,李端叔说:独开一府,收徐庾于幕中;并用五材,走孙吴于堂下。这大概是吹捧东坡的能耐,说他身边有徐陵、庾信这样的才士,复有孙武、吴起这样的武将。这话虽太过溢美,但对偶工稳,用典准确,李端叔认为此君恐怕写不出来,可能是旁人捉刀。但东坡认为即使如此,他有慧眼能找到这么会写文章的人也不容易,便「为具召之,与语甚欢」。放在现实,官场上谁不是逢迎上级、欺压下属;对于客套文书,谁又愿意多看一眼?东坡这种洒脱,的确不入时宜。
「时宜」是社会大众、日常人情都认同向往的价值观,说到底就是付出最少成本,获取最大利益的经济学;以及周旋于人事,最后拥有权力而不必承担责任的政治学。认同并追求这些世间常态,也就是入于时宜。但举凡劝谏武王不要伐纣的伯夷、叔齐,不想在老同学朝廷做官的严光,以亡国之臣入仕西晋却胆敢纠弹跋扈贵族的周处,或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大概都是不合时宜的典型。
人在世间,相当为难,追随世俗价值而圆融自我,有时难逃良心或道义的谴责;而要起身对抗诱惑,立志当一个嵚崎磊落的人,却又觉得十分辛苦。年轻时东闯西荡,觉得凡事没什么大不了,宁可冲撞世俗,不愿委屈自己。中年以后,顾忌甚多,能忍则忍,不能忍时只好转移目光,喝酒说笑、钓鱼下棋,总是为了让自己能安全地不得罪人,在乱世中追求庄子理想的「全性保生」 。
近来重新翻了一遍沙林杰的《麦田捕手》,这个美国经典又给了我很深的启示。书中十六岁的少年离经叛道,怀有纯洁理想却在现实中寸步难行,其眼中所见人世,包括他自己,都一味虚矫造作,肤浅愚昧。书末他的老师给他一句箴言:一个不成熟男子的表征,是他愿意为了某种原因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表征,则是他愿意为某种原因卑微地活下去。书中特别暗示此语并非诗人所述,而是精神分析学家的结论。或许,这正是所谓的社会化,能否分辨并遵服于时宜所指。
当一个人始终怀念童年棒球手套上写的诗,总还惦记公园里的雁鸭在冰雪的冬日何去何从,仍会被孩子天真的歌所吸引,那是美丽而注定失败的时刻。而我现在的日常,不过就是在意报税时的数字,退休金被砍了多少,还有健康检查的红字与正常值的距离几何?挂心者无非何时可以休假,集点能换到什么赠品……中年是悄悄隐藏一肚子不合时宜,假装乐天知命,按时办公吃饭。但你细看,一个中年人踽踽独行的背影之所以凄凉,正是他为了某种原因,卑微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