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患癌去世引发百姓体检热潮 北大肿瘤医院专家详解预防妙招上周,央视前著名主持人李咏因为患癌症治疗无效在美国去世,年仅50岁。此前,年过五旬的歌手臧天朔因为肝癌去世。很
名人患癌去世引发百姓体检热潮 北大肿瘤医院专家详解预防妙招
上周,央视前著名主持人李咏因为患癌症治疗无效在美国去世,年仅50岁。此前,年过五旬的歌手臧天朔因为肝癌去世。很多名人都拥有优于常人的经济条件,甚至可以不惜财力国外求医,但依然挡不住恶性肿瘤的蔓延之势。由此,悲观的情绪在一些人的心中弥散开来,“我要是天天注重养生,肿瘤是不是就不会找上门了?”“我吃什么可以预防肿瘤?”“到底什么方法才能更好地挡住肿瘤?”……到底应该如何预防肿瘤,如何对待肿瘤才是科学的态度?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专家。
癌症治疗。制图 吴薇
恐癌与癌症的预后不好有关
78岁的李老先生最近得了肿瘤。他是因为便血到医院就诊后,最终被确诊为结直肠癌。老李得了癌症,家人的第一反应是特别伤心,孝顺的女儿说,“我想让父亲活到88岁呢,汉字‘八十八’刚好是个米字,我特别想为他庆祝‘米寿’。”但是女儿转念一想,父亲毕竟70多岁才得癌症,虽然是大病,但从心理上也能接受,“毕竟快80岁了,得了癌症也算是正常。”
每个人都期望健康长寿,在肿瘤专科医生看来,李老先生到了这个年龄罹患肿瘤,其实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张晓东说,如果在老年阶段患上肿瘤,是正常的。从全人群来看,75岁到80岁是肿瘤的高发年龄段。“但是,现在人们恐慌的是肿瘤的发病年龄提前了。”特别是前段时间有几位名人在50多岁的年纪罹患肿瘤,人到中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患上癌症特别容易引起同龄人的恐慌。
为什么说老年人患上癌症属于“正常”?张晓东说,70岁以上人群患上癌症,可以看成是一种正常的慢性病,这也是人类进化的结果。“我们身体中的细胞总有出错的时候,当身体的纠错能力跟不上的时候,就有可能慢慢形成肿瘤。”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认定癌症属于一种慢性病。但遗憾的是,人们对于肿瘤的恐慌程度远远超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疾病。张晓东说,如果一个人40岁患上高血压,别人会说“高血压啊,没事”;如果一个40岁的人得了糖尿病,也会有人说,“没事,吃降糖药就行了”;但是得了癌症,就不会有人说“没事”,而是觉得“天塌下来了”。为什么人们会如此恐慌癌症?恐怕还是与癌症的预后不好有关系,“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在肿瘤的中晚期才发现,治疗费用高,痛苦大,生存期短,一旦患癌就感觉自己被判了死刑。”
健康生活方式是最好的预防
癌症到底能不能预防?答案是可以。
一个人会不会罹患肿瘤,基因占了很主要的因素。现阶段,人们还不能改写基因密码,也就是改变不了先天因素,但是可以改变后天因素。常见的恶性肿瘤,林林总总加起来有数百种,所有的肿瘤预防方式不一样,但最根本的预防方式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张晓东是一个敢言的女医生。有时候,在门诊中她会直言不讳地对患者说,“病都是你自己作出来的。”张晓东常说,如果一个人生活不规律,猛吃猛喝猛抽,天天熬夜,“什么样的身体都扛不住。得不得病不能拼爹妈,而是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不要将自己置身于更危险的境地,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杨跃是北京大学胸外科的主任医师。在他的门诊中,最常见的是肺癌和食管癌患者。最近几十年,肺癌始终是第一大癌。肺癌是男性患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癌种;女性人群中,乳腺癌是患病率最高的癌种,肺癌从患病率上来看排在第二位,但致死率仍然位居第一。国际上的相关研究表明,压力大、心情不好以及精神紧张都与罹患癌症有一定的关系。此外,饮食、环境污染等也与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单纯从预防肺癌来说,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乐观的心态,此外,还要避免高危因素,比如吸烟等。其他一些癌症,有些明确与感染有关,就可以通过控制感染来减少癌症发生的可能。比如宫颈癌与HPV的感染有关,肝癌中相当一部分曾经是乙肝或者丙肝患者,部分淋巴肿瘤与病毒感染有关等。但总体上来看,癌症预防的原则是保持好心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别把一般体检当成早期筛查
癌症种类众多,想要通过简单的方法来彻底预防很难,但是对于影响健康的、中国人更常见的肿瘤,则可以通过早癌筛查,来尽早发现肿瘤。张晓东说,以胃癌为例,早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5%以上,医生可以通过胃镜来切除早期肿瘤,费用在1到2万元左右。如果胃癌进展到中期才发现,五年生存率为40%至50%,患者需要做手术,然后进行化疗,费用至少需要30到40万元。如果胃癌到了晚期才发现,“那就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了。”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到5%,大多数患者生存期不超过1年,有多少钱也不能挽救生命。“如果一个人的经济条件允许,我建议可以进行更多种类的早癌筛查体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更有针对性。”
“要是有哪个名人因为胃癌去世了,我们这里肯定有人来要求做胃镜。”张晓东说,这些来做胃镜筛查的患者,在肿瘤医院都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能排上,“因为门诊中有众多的晚期患者,如果大家都是早期癌症患者,那就太好了。”
对于早癌筛查,有些人等同于一般体检,“最常见的误区就是来了就说,三个月前体检好好的,怎么一发现就是癌症晚期?”遇到这样的疑问,张晓东的回答是,一般体检和早期癌症筛查不是一回事。早癌筛查是好事,但需要自己掏钱,很多人舍不得。曾经有个年轻的女孩在家人患癌去世后,想做早癌筛查;但当她听说早癌全部筛查费用要1万多元,没舍得。张晓东觉得也能理解,毕竟对于刚上班不久的人来说,1万多元不是一个小数目。没想到过了一个月,这个女孩花了1万多元买了一个包。“这就是理念的问题。”张晓东说,女孩肯定认为一个包远比健康更重要,所以她将有限的资金买了个包,而不是买健康。
有些人舍得花钱,但不愿意做早癌筛查,认为“不查什么事都没有,一查就有病”。杨跃曾经在门诊中陪伴了一个肺部有“毛玻璃影”的“疑似肺癌”患者10多年,才给他“动刀子”切了小结节。“其实,发现了肺内小结节等疑似肿瘤后,患者紧张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名负责任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权衡利弊,为他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这时候,患者需要做的就是配合医生。”
每一次名人因为癌症去世的消息曝出来后,就会有一批人到医院进行筛查。杨跃说,重视恶性肿瘤是正确的,但是也不用恐慌。早筛查,发现之后就治疗;如果今后再长了肿瘤,就继续治疗。癌症也是慢性病,发现得越早,办法越多,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新药上市,让更多的患者认同,癌症真的是一种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