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五○年代至九○年代,中国农村的中小学校有这么一批教师,统称为民办教师,不拿国家薪水,他们散布于偏远的乡村,拿着微薄的补贴,工资都谈不上。在受过师范教育、正规的公办
上个世纪五○年代至九○年代,中国农村的中小学校有这么一批教师,统称为民办教师,不拿国家薪水,他们散布于偏远的乡村,拿着微薄的补贴,工资都谈不上。在受过师范教育、正规的公办教师十分缺乏的年代,乡村的启蒙教育多是由他们负起。七○年代,我在农村插队时,曾做过四年的民办教师,那段时光至今难忘。
插队五年后,大队支部书记终于同意我去当民办教师。我插队的闽北山区,人口多散居,三、五户为一小村,十几二十户就是较大的村了。当时,一个公社(今之乡镇)的教育系统统称学区,公社管理委员会所在地有公办的中心小学,中心小学的校长就是学区负责人。学区负责整个公社所有公民办学校的管理,和教学人员的调配;我因是新手,且无背景后台,乡镇附近的教职点都被多少有点人事关系的人占着,我被派到离乡镇四十多里外的一个大队(今是行政村)。
我挑着被褥衣物,走了四十多里的山路,来到任教地方的大队部。当年,每个大队都有一个小学校,学区派驻一、二名公办教师教学,并管理这个大队各个生产队(今之自然村)教学点,一个教学点就一个民办教师,教三至八名村里的学龄儿童。我要去的教学点也是个自然村,离大队部还有十里路。我到大队部时,村里接我的人已等着了。
接我的人是个学生家长,他拿过我的行李,我跟在后面。在攀谈中,我知道了要去的自然村有十几户人家,分三处散居在山中。学校在最多户人家的村落,另几处人家住处也在二、三里路内,那里的孩子每天都走路上下学,有八、九个孩子。
教学点的教室设在生产队木楼粮仓,下面一层放谷子,二楼有二间,大间是生产队会议室,平时放七、八张课桌用作教室,小间正好供老师住,内置一桌一椅一榻。
放下行李,就有个约八岁的小女孩来找我,说「今天到我家吃派饭」。何谓派饭?原来民办教师没工资,每月学区发给八元的国家补贴,教学点所在的大队再每月给五元,教学期间,每天轮流到学生家吃饭,一个学生轮一天,老师则每天给派饭的人家四两粮票二角钱。这就是当时「民办公助」教师的待遇,别看收入微薄,却是当年农村受过完整中小学教育的人一个出路。我孤身一人,这下一日三餐不愁,且每月还有几元零钱,不再受下田之风吹日晒,对民师这待遇心里还是很受用的。
第二天上午,来了八、九个孩子,七岁至十三岁。一问都是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有,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告诉我,上学期只有一到四年级,这学期四年级升五年级,又来了二个一年级新生,这学期有五个年级。有个稍大的孩子问我开不开五年级,他是原四年级唯一一个学生,不开五年级,他就还读四年级,他说去年有个老师为了压缩年级,就让二年级留级,硬生生砍了三年级。看着孩子盼望的样子,我说我不砍,五个年级的课都开。
五个年级的孩子都集中在这间教室上课,这种上学方式叫复式班。复式班的教学是很累的,其他民办教师一个班教三个年级,至多四个年级;而我上五个年级,通常一天七节课,穿插安排不同年级的语文、算术。放下一年级的语文,立即抓起五年级的算术,上完四年级的语文,二年级的算术又等着了。其间按排自习、朗读,作业一刻不停,真是整天都诲人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