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宁宫,位于紫禁城的中轴线上,它是明朝皇后的寝宫;而清朝时,这里只作为皇帝皇后大婚的洞房。除了这些,坤宁宫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祭神!
(坤宁宫西侧)
(坤宁宫东侧)
(坤宁宫西侧)
(坤宁宫东侧)
上面这张图展示的是坤宁宫内景图,可以看到这宫的东西两侧是有不同功能的,东侧是隔出来的一个暖阁,作为帝后的洞房花烛;而西侧,有锅,垫子,还有神像,这是清朝皇帝们专门祭神的场所。
祭神?清朝人祭什么神呢?
满族人自古就信奉萨满教,他们认为万物皆有灵,山有山神,水有水神,草地还有草地神,而怎么和这些神沟通呢?主要就是靠一个特殊的中介——萨满。
萨满是一个神秘的职业,他可以将人的祈求、愿望传达给神,同时也可以将神的意志传达给人。根据传统,清朝皇室几乎必须每天都要请萨满巫师来跳神,祭祀,而场地就在坤宁宫里。(“每日朝祭、夕祭,每月祭天,每岁春秋二季大祭,四季献神。”)
因此可以说,坤宁宫主要就是一个祭祀神灵的地方。
那是不是只有故宫才有“坤宁宫”呢?
当然是,也不是。叫“坤宁宫”三个字的地儿,确实只有故宫有;而如果说具有坤宁宫祭神功能的地儿,那就有很多了。
在哪儿呢?
就在北京城的清代王府中。这里主要以恭王府的神殿为例。
王爷府里还有“坤宁宫”?还要搞萨满祭祀?
恭王府,最早在明朝时是大太监李广的府邸;清朝乾隆时,和珅得了这地儿,并加以大肆改造,使其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紫禁城”,当然,这处府邸之所以叫“恭王府”,而不叫“和珅府”,主要还是由于它后来的主人恭亲王奕䜣。
奕䜣,道光皇帝第六个孩子,论才干、胆识、智慧,他都要高于哥哥奕詝,可阴差阳错之下,奕䜣做了王爷,而无能的哥哥奕詝却做了皇帝——咸丰帝。
做王爷了,也成年了,就不能住在紫禁城了,于是,如今的恭王府就成了奕䜣的家。按照清朝祖制,王府的建筑规制是有严格要求的:比如屋顶的琉璃瓦不准用黄色,只能用青色;府邸大门上的门钉必须不超过几个等等。
在这其中,还有一条规定最惹人注目:王府的中轴线上必须建一座“坤宁宫”!
清代王府中路的建制是:王府往里是大殿,大殿台基高4尺5寸。亲王大殿府门用绿琉璃筒子瓦,郡王则只能用筒子瓦。然后是二府门,二府门正北是神殿,五间,两旁是配殿,西配殿有卐字炕,神殿东间是亲王郡王袭爵与合婚时的住所。
通俗来说,就是在一个王府的核心建筑大殿后必须建一个神殿,一来隔出西配殿用作祭祀神灵的地方;二来也学着坤宁宫把东暖阁作为王爷和夫人的洞房场所。
以恭王府为例:
这个神殿就建在这儿(下图红圈处):
是不是和故宫里的“坤宁宫”位置差不多呢!最重要的,连功能都几乎一样。
那么,王爷府里建“坤宁宫”到底是为什么呢?
据史料记载,清朝前期,当皇帝在坤宁宫进行完春秋二祭后,皇室亲贵们要按班次将坤宁宫朝祭、夕祭的神位恭请到自家进行祭祀,直到月底时再将神位恭送回坤宁宫。可康熙皇帝估计觉得这形式比较麻烦,折腾,也显得不正规,故将“请神牌回自己家”改为了“自己在府宅中独立设神牌祭神”。
因此,王府中必须在中轴线上建神殿的传统开始形成。这也将满族人自己的萨满文化内化到王公贵族的日常生活中,强化了宗教信仰,也规范了宗教祭祀制度。
而如今的恭王府神殿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功能,就连内部陈设也荡然无存,不过从一些史料里,我们还是能想象得到它当年烟火缭绕的日子。
所以啊,坤宁宫真的只有故宫有吗?其实各个王府里都有一个微缩版的“坤宁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