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继续我的慢爬泰山之旅。泰山十八盘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共有石阶1827级,是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当地有“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的顺口溜。
看到这个顺口溜,我总会联想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怎么感觉像是双胞胎。
对松山为清乾隆末年改建盘道时所辟,十八盘自此而始。此处两山崖壁如削去了一块,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泰山之壮美,尽在登攀中。
泰山有3个十八盘之说。自对松山至龙门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门为“紧十八”。十八盘岩层陡立,倾角70至80度,在不足1公里的距离内海拔骤升400米。
抬头仰望,南天门立在山谷间,十八盘就像一架长梯,挂在南天门口。“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让人心生畏惧。
登山路上经常会看见泰山挑工,常人轻装登山尚且痛不欲生,更别说背负百斤重物了。据说泰山挑工每日往返3次,收入微薄。
对松亭位于对松山开山南,登山盘道西侧。此处两山对峙,山峰多古松,青翠蔽日,亭遂因名。亭创建无考,1961年重修。门上悬“对松亭”木匾。保存了清代建筑风格。
对松山至龙门为“慢十八”,共393级石阶,坡度比较缓。一路缓步走着,两侧的崖壁峻拔陡峭,山道宽阔平坦,走起来轻松自如,大家还能很悠然地欣赏周围的景色。
从龙门开始至升仙坊,767级石阶,为“不紧不慢又十八”。经过“慢十八”的登山,这时候开始感觉疲劳了。这段是十八盘中最长的,而且坡度已经到了50度,真正的考验来了。
在“不紧不慢又十八”,我的速度明显变慢了,几乎是每上一个平台,就要休息一下,喝点水。我带了点黄瓜和香蕉,从来都没感觉到黄瓜原来这么好吃。
登山道的两侧开始设置铁栏杆扶手了,一手拄着拐杖,一手借力铁栏杆,继续攀登,前方就是升仙坊。累得不行了,就回头看看那独特视角下的远方美景,疲劳就会缓解不少。
在这里,身后有几位小伙伴一路狂奔,快速掠过我的身旁,奔跑着冲向南天门方向,让身旁几位愁眉苦脸的游人崇拜的五体投地。我不禁脱口而出“绝对是战士啊”,不料,旁边响起了一声冷笑,战士?一会儿全变烈士。
哈哈,不幸而言中。当我慢慢爬上去的时候,竟意外地发现,刚才的这几位“战士”东倒西歪地散坐在山道上,基本丧失了战斗力。原来,登山切忌逞勇斗狠,合理分配体力是关键。看看那些爬山的老人家,慢条斯理、气定神闲地顺利登顶,就是很好的范例。
升仙坊为两柱单门式石坊,额题楷书“升仙坊”。此处山势陡峻,悬崖峭壁,上临岱顶天庭,咫尺仙境,似有飘然升仙的意境,故名“升仙坊”。游人至此小憩,每每浮想联翩。回视山下,常有腾身云霄之感,举首仰望,南天门近在眼前,奋力攀登,岱顶在望。
十八盘最后的“紧十八”是整个泰山攀登的最大考验了,这时,体力几乎耗尽,呼吸异常急促,原来还能爬上百级台阶在休息一下。在这里,几乎十几级台阶,就要喘上一阵,体力已是极限了。这时候,大家状态差不多,都在互相用眼神鼓励着,都是难兄难弟啊!
升仙坊再到南天门这最后的473级石阶就是“紧十八”了,这段坡度应该有60度以上了,石阶越来越陡峭。十八盘的后半程,我早就把相机放进了背包里,这一段的照片都是用手机拍的,还是手机重量轻啊。
南天门雄踞两山之间,扼守极顶要冲,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连接天门的盘道,如天梯倒挂,如银河下泄,沟通了人间与仙境;
南天门又名三天门。南天门位于十八盘尽头,是登山盘道顶端,座落在飞龙岩和翔凤岭之间的山口上。由下仰视,犹如天上宫阙,是登泰山顶的门户。创建于元至元元年(1264年),明清多次重修,建国后又翻修两次。现在建筑保持了清代的风格。门为城楼式建筑,联书:“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在南天门,所有人都会振臂欢呼庆祝一下。然后就是回过头来,俯瞰刚刚被自己征服过的十八盘,体验下“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泰山之壮美,尽在登攀中,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
登上南天门后,瞬间感觉又恢复了元气。看了看时间,从中天门开始,一路攀登到南天门,不到两个小时,这应该是个中等速度了吧?为自己点赞。
下文我们一起逛逛泰山之巅,待续。泰山“朝阳洞”别有洞天,泰山奶奶显灵宫里“蹊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