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和皇后有“真”感情吗?
这个问题,宫殿君思考了好长时间,历史上,皇帝和妃嫔们也许会产生“真”感情,比如顺治和董鄂妃。但是皇帝和皇后之间,这“真
这个问题,宫殿君思考了好长时间,历史上,皇帝和妃嫔们也许会产生“真”感情,比如顺治和董鄂妃。但是皇帝和皇后之间,这“真感情”可能真的是非常少。
古往今来,选皇后那都是大事,毕竟是国母,家世、背景、容貌、才德等等都要最好的。当然,这其中,家世背景是最重要的,容貌嘛暂且可以排最后一位。
因此,各种因素加在一起,可以说,皇后已经不再单纯是皇帝的“妻子”,更重要的,是政治上博弈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帝后之间的感情就显得很“微妙”。
不过,还是有皇帝和皇后是“真感情”、“真爱”的,比如说他!
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的原配妻子是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镶黄旗是当时八旗上三旗的首旗,由皇帝亲自统领,可想而知,富察氏的家世背景是非常显赫的。当时雍正皇帝就已经看中了这位富察氏,并将她指婚乾隆作为福晋。乾隆登基后,富察氏被册封为皇后。
咱们这位富察氏不仅家世好,人也长的好,最重要的是非常贤惠,据一些史料记载,富察皇后特别勤俭,别的妃嫔都是穿戴的珠光宝气的,而她却戴些通草绒花。她和乾隆皇帝非常之恩爱,有一次乾隆提起了满人的祖先们以前都是用些鹿尾绒毛搓成线缝在袖口做成衣服,而不像现在皇宫中那样用金线银线精工细绣而成。听完,富察皇后连夜也用鹿尾绒毛做了一个燧囊给乾隆,而乾隆看后非常感动,平日里基本都带着它。
他俩的感情也让一座宫殿变得“深情”起来,即富察皇后住的长春宫。
长春宫,故宫西六宫之一,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就有了。清雍正时,雍正帝赐号当时的弘历为“长春居士”,所以登基后,乾隆将和自己名号相同的长春宫赐给皇后住,是饱含着最深的情意。在这座宫殿中,乾隆只要处理完国事,就会来这坐坐,和富察皇后吟吟诗,聊聊家常,而这时的富察皇后也会像一般百姓人家的妻子一般,尽心为夫君排忧解难。
乾隆皇帝是极爱富察皇后的,一生中,他写了无数的诗句来表达这种爱慕:“一日不见如三月”、“深情赢得梦魂牵””等等。
而长春宫也成了他们爱情的见证。是生的见证,也是“死”的见证。这个“死”就体现在对于富察皇后的丧礼上。
据《清史稿》记载,富察皇后于乾隆十三年去世,年仅37岁,那年的三月,乾隆皇帝带着皇太后和皇后一起东巡,登泰山,谒孔庙,结果在回程途中,富察皇后就病死在了船上。
富察皇后这一走,乾隆是悲痛欲绝,回到京城后,他几次来到停灵的长春宫,面对着已殁的皇后,他写下了:“影与形兮离去一,居忽忽兮如有失。对嫔嫱兮想芳型,顾和敬兮怜弱质。”
(长春宫内部)
同时,对于皇后的葬礼,乾隆也是“超规格”的进行。而且因为这个,还治了很多人的罪:
比如下令筹措30万两白银为皇后举行丧礼,大兴土木建陵墓。
对于那些不为皇后的死“表现”出悲痛之情的人一律重罚,当时的大阿哥和三阿哥就因为在丧礼上没有悲痛而被乾隆严厉斥责,并直接点名以后不可能让他们承继大统。
当时清廷规定,凡帝后出丧,官员们百日内不得剪发,表示你很悲痛,连仪表都不顾上。但是这条命令一开始也就是说说,没什么人认真,可到了乾隆这会儿,严格执行了,富察皇后死时,有官员就在百日内理了发,直接就被革职查办!
而皇后住的长春宫,乾隆也下令今后不得让任何妃子居住,一切保持皇后生前的模样,这种做法一直到乾隆60年乾隆帝禅让皇位给儿子嘉庆帝时才下令撤掉,允许其他后妃们居住。
富察皇后死后,乾隆自己给其上了谥号“孝贤”,这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有违祖制的,因为一般情况下,都是由礼部定。可乾隆说了,最懂妻子的人就是丈夫,这个谥号也饱含着他对富察皇后的深情。
(长春宫内部)
皇后走了,长春宫依然静静的矗立在那,每当夜深人静时,乾隆总会来这里看看,回忆着那段只属于他和孝贤皇后才有的时光。
长春宫,也因此成了乾隆和孝贤皇后的“记忆”,也成了故宫中最“深情”的一座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