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是一座中西合壁,集锦式园林、皇家文物博物馆等特点于一身的综合性大型园林,成为清代皇家园林的万园之园。其东部的长春园中有一片独树一帜的建筑群,它既有中国古典园林
12月24日,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研究员侯兆年老师来到中国园林博物馆,为观众带来《西洋楼景区探秘》的专题讲座。主讲人根据自身对圆明园西洋楼景区的多年研究、结合中国古代建筑长期实践经验总结与多幅建筑图片的展示,带领观众了解西洋楼的历史沿革,并从中西方建筑外观、材料、工艺、结构等方面,深刻分析了圆明园西洋楼建筑群的建筑特色,揭开了西洋楼的身世之谜。
历史沿革
西洋楼景区的谐奇趣复原图
圆明园西洋楼建造于清朝乾隆10年至24年(1745-1759),前后历时15年,这是中国土地上第一次大规模出现西方风格的建筑。其自西向东包括谐奇趣、养雀笼、花园门、迷宫、远瀛观、线法山和线法墙。
海晏堂喷泉水法复原图
这座水法的喷水口就是著名的十二兽首
这批建筑的建造由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法国人蒋友仁、王志成、佛罗伦萨建筑师利博明等绘制图样,圆明园如意馆的中国人沈源、孙祜等人也参与其中。
西洋形式外装修的中国传统建筑
中西方古代建筑,无论从建筑的外观、材料、工艺还是结构上看,都是完全不同的。若没有上千年的经验传承,则无法建造出中西方古代建筑,因此圆明园西洋楼只是一个西洋形式外装修的中国传统建筑。
建筑外观
圆明园西洋楼修建期间,欧洲建筑及装饰艺术正在经历巴洛克风格的繁盛期和洛可可风格的发展期。当时为了建造西洋楼,清廷从欧洲搜集了大量建筑及装饰资料以供参考。
西洋楼中常见柱子为多里克式、爱奥尼式和科林斯式
圆明园西洋楼的外装修形式主要参照了欧洲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其特点为雕塑花样的繁琐、色彩对比较强烈。
建筑材料
石材作为西方传统建筑中的基本材料,历经了上千年的风雨,而中国传统建筑则更偏爱木质建筑。
在圆明园遗址中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均属于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例如手工青砖、石灰、石头、木头、花岗岩和青白石等。
建筑工艺
由于中国传统建筑是以木头为主要材料的建筑,所以发明了榫卯结构。若使用石质材料进行构建,则仍使用榫卯的连接方法,圆明园西洋楼石料的连接方法,分别采用了中国传统石榫卯,铁银锭榫,铁扒锯等建筑工艺。
石榫卯工艺
铁银锭榫工艺
中国传统泊岸石工艺,下层基础用大型花岗岩条石上层,按石栏杆的部分用青白石,圆明园也是这样的工艺做法。
圆明园西洋楼建筑石质外墙,也是用中国传统工艺做法,条石之间看不见灰缝。
建筑结构
由于石料的特点是可以承受巨大压力,易于向高空发展,所以柱式、拱券、穹顶、三角桁架等具有浓郁西方文化的建筑结构成为了西方古代建筑的代名词。
巴黎圣母院的穹顶
拱券工艺
1904年中南海海晏堂样式雷图·抬梁架
据考证,在1900年以前,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结构是抬梁架,并没有发现过三角桁架和拱券等结构形式的建筑,因此圆明园西洋楼中也没有应用西方传统建筑结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