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广场中间有块巨石,上面刻着“圆明园”三个大字。
这里是洞天深处遗址,继续往西过桥,前往九州景区。
曲院风荷遗址。
老婆儿子走在前面,
广场中间有块巨石,上面刻着“圆明园”三个大字。
这里是洞天深处遗址,继续往西过桥,前往九州景区。
曲院风荷遗址。
老婆儿子走在前面,我在后面拍照。
站在桥上往北看,是一大片荷塘。
从这条小路上坡。九州景区面积很大,遗址也很多,我们并没有全部走完,而是根据路牌提示走到了大部分景点。所有我们走过的景点,下面都会以图文作简单说明。
走上土坡,沿石板小路往南。
再往西经过一座木桥,这里的游客已经很少了。
连小路都越来越窄。
坡下即景。
右侧,是我们刚刚走过来的荷塘(曲院风荷),湖中还有木桥可以观景赏荷。
下坡后继续往西。
九州景区的介绍牌。九州景区本是圆明园的中心景区,具有“内寝”和“御花园”的双重功能,曾展现绚丽辉煌的中式园林艺术,但几乎全部被毁,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片相对荒凉的景象。与西洋楼等景点相比,这里游客也很少。
幸亏有路牌和地图提示,不然很容易迷路。
天然图画遗址,曾是一处园林风景群。
从这里前往碧桐书院方向。
经过一座高高的木桥。
碧桐书院遗址,从这里再往左走。
又是一片挺大的水面——后湖。
上下天光遗址,如今已是一片草地。
这里的路牌都快被茂盛的植物挡住了。
继续按提示牌往前。
杏花春馆遗址。
路右侧的前方有一座石拱桥。
这座桥叫碧澜桥。
台阶很陡,一旁的石栏杆还被保护起来。
石柱上的雕刻很精美。
坦坦荡荡遗址,简介如下。
这里是后湖西岸的一处“园中园”,曾是皇帝饲喂与观赏金鱼的佳处,俗称“金鱼池”。
很多石头现在看起来仍很漂亮壮观。
再经过一座桥,到达后湖南岸。
我们并没有沿湖边左拐,而是往右走。
往“茹古涵今”方向,这里都是比较窄的小路了。
茹古涵今遗址,草长得很高了。
我儿子从小就喜欢看地图,他对导览图上“万方安和”的形状很感兴趣,一直想找到这个地方。老婆已经累得不愿走了,我只好跟着儿子返回,从碧澜桥西侧前往万方安和遗址,就在上图湖面的远处,简介如下。
万方安和是清帝的重要寝宫之一,主体建筑万字房矗立在湖水中,原有33间房。
地上贴着原建筑示意图。
有些新的石头是近年来补上去的,还标着年份。
万方安和全景,拍得并不全面,俯瞰效果才好。
我们按原路又回来了,与老婆汇合后,继续沿着后湖南岸走。
偶遇后湖中的黑天鹅。
它们应该也是一家三口。
在后湖南岸走了一会儿,问了一下在岸边施工的工作人员后,我们决定往南面的藻园门方向走。
如意桥,始建于乾隆年间,为单孔平桥。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之手,2008年完成保护性修复工作。
桥栏为木质,透雕有番草抱叶花纹。
九州景区的南端,也有前面提到过的简介。
又看到了那几个熟悉的玩偶。
勤政亲贤遗址,曾是清帝在园内听政和处理日常事务之所,占地2.5万平方米。
这条岔路,往东是长春园宫门,往东偏北则是西洋楼遗址。我们决定从藻园门出去了。
电瓶车也可以从这里通往藻园门。
大路的北侧,有很大一片草地和树林,这在当年可都是布满建筑群的。
正大光明遗址,是当时圆明园的前朝所在,是举行朝会与重大庆典之所。
圆明园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远处是长春仙馆遗址。
山高水长遗址,也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简介如下。这里盛时格外热闹,是举办皇家元宵火戏、皇帝宴赏来京外使、骑马射箭等活动的场所。
藻园门,骑圆明园南墙而建,门外是昔日御用马厂,出门向西有御道直通颐和园。
路左侧就是圆明园南墙。
快到圆明园西端了,能看到墙外的立交桥。
藻园门,门口也有售票处。
检票口一侧的圆明园简介。
我们走出圆明园藻圆门时已是下午近4点,至此,历时6个多小时的圆明园盛夏之旅正式结束。在大半天的游园时间内,我们几乎没怎么休息,一直在走路看景,即便如此,估计也只是走到了圆明园百分之六七十的主要景点。
这篇文章断断续续地写了十几天,虽然也在不停修改,但肯定有不对和不足之处,希望朋友们补充指正。这也是我目前在头条发布的篇幅最长的一篇文章,希望这份“圆明园游览全攻略”能体现它的作用和价值。
圆明园非常大,也非常值得一去。走进圆明园参观游览,与以前阅读关于圆明园的历史故事,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我最后想说——不忘历史,奋发图强。圆明园不是一座普通的公园,它曾经经历的巨大苦难和屈辱,我们和子孙后代都要认真铭记、总结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