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提起画马的,难免想起徐悲鸿。游北京都应跑去看看以徐悲鸿故居为基础建成的徐悲鸿纪念馆,徐悲鸿故居五字是周恩来所题。内里的徐悲鸿起坐间,挂了由徐悲鸿书鲁迅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纪念馆展出徐悲鸿各个时期作品,有素描、油画、国画等。他的画室和卧室也按他生前的原状陈列,还有他手植的树木,依然含笑迎人。
与另一个近代画马大师叶醉白相比,徐悲鸿的背景迥异。徐是逝世于1953年,享寿不过58岁。在政治立场上他亲共,与国民党誓不两立。
叶醉白恰恰相反,是国民党军人出身,撤退至台湾后自军中退役,专事绘画,1974年得蒋中正授与特别荣誉奖,1981年又得蒋经国授与甲种一等奖,享寿90岁。
徐悲鸿不像叶醉白那样在台湾偏安时安心作画,他是在日寇侵华和国共斗争漩涡下,目睹国难当头,笔下自有悲愤。同时他的婚姻悲剧,与蒋碧薇女士决裂,不仅性格不合,更涉及政治色彩。与蒋女士私通的张道藩,是国民党鹰犬。
艺术一卷入政治,就失去纯洁性。徐悲鸿与国民党决裂,是1946年当时他返回北平出任北平艺专校长,聘请吴作人做教务长。导火线是由共党组织的反内战反饥饿学生运动,而艺专学生的示威游行,有三个教授率领,包括冯法祀、高庄和李宗津,其中冯法祀是共党地下党员。国民党教育部要求徐悲鸿解聘这三位教授;北平警备司令部则要逮捕示威学生。
其中一个示威学生,是徐悲鸿爱徒,也是港人熟知的大导演李翰祥。这次风潮,李翰祥被迫流亡香港,放弃美术,却在电影界大放光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