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刚入关时,沿袭了明朝制度,将乾清宫的东西暖阁作为卧室和书房使用。
乾清宫和朝政关系密切,毕竟皇帝也不是天天去太和殿上班,很多重要决策都是皇帝和大臣在乾清宫这个小屋子
乾清宫和朝政关系密切,毕竟皇帝也不是天天去太和殿上班,很多重要决策都是皇帝和大臣在乾清宫这个小屋子里搞出来的。
除了开会和日常使用,乾清宫也作为接受朝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
不过这里举行的最重要的事情,还是皇帝的葬礼。
清世祖--顺治帝,是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也是第一个在乾清宫举行完整的葬礼仪式的清朝皇帝。
《清史稿》志六十七记载:顺治十八年,世祖崩,圣祖截发辫成服...既大敛,奉梓宫乾清宫...举哀。(排版方式:引用)
皇帝过世要叫做“山陵崩”或者“驾崩”,有时候皇帝过世的地方并不是乾清宫。
比如顺治皇帝就死在养心殿,而康熙皇帝死在畅春园,雍正皇帝死在圆明园,咸丰皇帝死在避暑山庄。
不管死在哪里,他们的灵枢都会被运回乾清宫,停放在这里并按照规定举行祭奠仪式。
皇帝咽气以后,礼部为主导马上就会拟出一份葬礼单,周围的人就要依照这份“指南书”开工。
首先肯定是给皇帝大殓,就是我们百姓说的,穿好寿衣,放进棺材。
之后将这种特定的棺材--“梓宫”,放到乾清宫,等着一波一波的人来“参观”。
《清史稿》志六十七是这样记载的:既大敛,奉梓宫乾清宫。(排版方式:引用)
清朝规定梓宫必须漆饰七七四十九遍,灵堂就设在乾清宫,梓宫要放在乾清宫一段时间,灵堂旁边要设置黄龙帐幔,两边要设置白绫围幔,把梓宫放在中央,前面还要设置铺着极品黄缎绣龙褥子的花梨木宝塌一个。
然后就是塌前面放供桌,上面自然要有香火烛台装饰品等。
最独特的是停着梓宫的乾清门外的左边,要设置金缎制九龙引幡。
这种特质的引魂幡,只有皇帝才能使用。
“大行皇帝”走了,但是国不能一日无主,这个新帝发布会也是在乾清宫上演。
《清史稿》写:届时帝立乾清宫外,西乡,大学士奉遗诏自中道出,帝跪,俟过,还苫次。大学士出乾清门,礼部尚书三拜跪受,馀如故时遗诏。(排版方式:引用)
白话文就是说,预备皇帝要在乾清宫外,面西,等大学士从正大光明牌匾背后拿出秘密遗书,然后跪着听大学士念遗书,然后再拜一拜,最后等大学士出乾清门,礼部尚书需三拜跪受。
乾清宫作为皇帝的停尸房,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但是它作为下任皇帝的公布地,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