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上午10时,在青岛地铁1号线海底隧道工程施工现场,随着最后一声炮响,从海底80多米深处传来喜讯。由中国中铁三局等单位承建的青岛地铁1号线过海隧道,经过广大建设者精心组
11月6日上午10时,在青岛地铁1号线海底隧道工程施工现场,随着最后一声炮响,从海底80多米深处传来喜讯。由中国中铁三局等单位承建的青岛地铁1号线过海隧道,经过广大建设者精心组织、创新科技和艰苦鏖战,突破海底隧道海域段最难断裂带,顺利实现全面贯通。这标志着国内首条最深海底隧道和最长地铁过海隧道顺利贯通,为青岛地铁1号线全线按期完工奠定坚实基础。
青岛地铁1号线规划线路全长59.97千米,跨海隧道全长8.1千米,其中过海段长约3.49千米。海域段设置两条主隧道,双线中间无服务隧道,两条隧道相距150米以上,高距相差不会超过10米,海底部分最深处达到88米,其中水深就有40多米,隧道拱顶距离海底为33至39米。按计划,地铁1号线工程施工期约为33个月,工程预计投资14亿元。全线共设地下车站40座,车辆段2座、停车场1座,控制中心1座,主变电所1座。线路南起黄岛区峨眉山路站,北至城阳区东郭庄站,串联黄岛、团岛、中山路、台东等众多核心区,途径黄岛汽车站、青岛火车站、火车北站、流亭国际机场、汽车北站等重要交通枢纽,是连接西海岸城区、东岸城区和北岸城区的南北向快速轨道交通走廊,可与轨道线网中的11条线路进行换乘。
作为国内首条跨海地铁,青岛地铁1号线跨海段施工备受人们关注,顶着各种“长、大、最”的光环,与建成的国内最长海底隧道——胶州湾海底公路隧道“比翼齐飞”。青岛地铁1号线是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一环四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通车后,将大大缩短黄岛区到主城区的通行时间,给广大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同时,该地铁线路的开通对青岛市城区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黄岛区发展意义十分深远。
青岛地铁1号线瓦屋庄站-贵州路站区间,起自黄岛区瓦屋庄站,线路沿既有胶州湾隧道东侧向北下穿胶州湾湾口海域后,接入青岛主城区贵州路站。隧址区共发现18条断裂带,大部分为高角度、中新代脆性断裂构造,以压扭性为主,其宽度在数米至数十米不等。其中隧道海域段穿越4组14条断裂带。这是海底隧道施工最大的拦路虎;施工中极易发生突泥涌水及塌方现象,安全风险极大。
青岛地铁1号线海底隧道不仅是国内最长、最深的地铁海底隧道,也是穿越断层破碎带最多的地铁海底隧道;是国内首条采用洞内翻渣系统的TBM地铁区间隧道;是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市内在挖地铁海底隧道。针对海底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大、科技含量高、爆破工艺要求高、结构耐久性要求高、机械化配套作业要求高和工期紧等特点。中铁三局等单位广大建设者,按照“可传承、可复制、可视化”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精心组织施工,使工程快速有序向前推进。
施工中,中铁三局项目部严格过程控制,依靠创新工作室、科研攻关团队,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不断应用新技术、新工艺,连续攻克多项技术难关。经项目实践已形成综合配套的施工工法4项,经申报荣获4项省级工法;经国家专利局授权11项专利成果。
自开工以来,中铁三局青岛地铁项目部树立“精细、精湛、精进、精品”工作理念,努力打造国内地铁海底隧道优质工程。他们秉承“不畏艰苦,敢打硬仗”的优良传统,牢记“知行合一,永争第一”的信条,坚持技术创新,严格管理,优化施组,启动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编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精心施工,使工程安全优质、快速有序向前推进,受到业主及社会广泛赞誉。项目部施工进展情况多次受到新闻媒体的关注和好评。项目部还被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授予“山东省市政工程安全文明工地”,荣获中国建筑业协会授予“国家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称号。(记者 姜晓刚)